损者脱其质的核心是脏腑精气、生命本源已出现亏虚耗脱,治疗需遵循“扶正固本、峻补不峻攻、缓图求稳”三大原则,重点在补其耗脱之质、固其失守之本,避免进一步损伤根基。
具体可拆解为3点核心方向:
1. 优先固护本源精气:质指气血、津液、肾精等生命根本物质,脱则需针对性填精、养血、益气、生津。
比如肾精亏虚致腰膝酸软、精关不固,需用熟地、山茱萸等填补肾精;
气血大亏致面色苍白、心悸乏力,需用当归、黄芪等益气养血,优先把脱失的本质补回来。
2. 忌用峻猛攻伐之药:此时脏腑功能已虚弱,若用寒凉清热、苦寒泻下或破血逐瘀类药物,会进一步耗伤正气、加速质的脱失。
比如即便有轻微湿热,也需在补药基础上,加少量温和的清利药(如茯苓、薏苡仁),而非用黄连、栀子等苦寒药直攻。
3. 注重缓补与固摄结合:脱意味着物质不仅亏虚,还可能有失固倾向(如自汗、盗汗、久泻、崩漏),需在补养的同时加用固摄药(如龙骨、牡蛎、芡实),防止补进去的物质再流失;
且补养需循序渐进,用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等平和方剂慢慢调理,避免用过于滋腻或峻补的药(如鹿茸、阿胶过量)增加脏腑负担。
简单说,损者脱其质的治疗,核心是先稳住根基,再慢慢补回来,不追求速效,以不损伤、能固住、补得进为关键。
男科[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