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到东海,美方公开的影像里,最常见的伴飞机型就是歼-11。这不是偶然,是任务

康安说历史 2025-11-06 17:27:35

从南海到东海,美方公开的影像里,最常见的伴飞机型就是歼-11。这不是偶然,是任务匹配的结果,谁更合适谁上。 先说说那些实打实的场面,2014 年海南近海那次太经典了,美军的 P-8A 侦察机大摇大摆闯过来,咱们的歼 - 11BH 直接就上去了。 美军后来嚷嚷说动作危险,可谁都清楚,当时歼 - 11 离美机最近也就 15 米,先是 90 度垂直从它鼻尖飞过,机腹对着美机展示挂载的武器,接着一个翻滚绕到侧翼,硬生生把这架侦察机逼得改了航向。 要知道那片海离咱们海南岛才 135 英里,自家院子里来了不速之客,难道还不能站起来拦一下? 去年南海那次更惊险,美军的 B-52 战略轰炸机带着轰鸣声逼近,那可是翼展 56 米的大家伙。警报一响,歼 - 11 立马升空,一路加速追上去,最后两家离得近到能看清对方飞行员的表情,也就 3 米的距离,中国飞行员通过无线电一警告,B-52 立马就转向了。 你看,从 P-8A 到 EP-3 再到 B-52,美军的飞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咱们的歼 - 11 始终在这儿等着,这不明摆着是专门安排在这条线上的吗? 为啥偏偏是歼 - 11?先得说它的本事刚好对上需求。南海、东海这片海域太广阔了,美军的侦察机动不动就飞大半天,咱们的战机得能跟得上、盯得住。 歼 - 11 的作战半径有 1500 公里,最大航程超过 3900 公里,机肚子里能装 9.4 吨油,不用中途加油就能把南海全境都罩住,跟美军机耗上几个小时完全没问题。 2022 年底那次,一架歼 - 11 在南海拦美军 RC-135,硬生生跟了一路,最后贴到 6 米以内逼得对方改道,要是换了航程短的轻型战机,早就得往回飞了。 再者说,对付美军这些侦察机、轰炸机,歼 - 11 的身手绰绰有余。美军那些飞机最大速度也就 0.8 马赫,机动能力差得很,而歼 - 11 能飞到 2.35 马赫,实用升限 18500 米,继承的苏 - 27 气动布局让它低速机动特别稳,近距离逼停的时候不容易受气流干扰,不会出乱子。 更关键的是,歼 - 11 实在、耐用,成本还合适。日常拦截美军机是高频次任务,要是天天派先进战机上去,既浪费又没必要。歼 - 11 每小时飞行费才是歼 - 16 的三分之一,换上国产的涡扇 - 10 发动机后,维护起来也简单,技师检查快,部队能多派几架值班待命。 而且它数量多,现在现役超过 300 架,分散在各个基地,能轮班做到 24 小时覆盖,不管美军机啥时候来,都能立马有回应。 东南沿海的飞行员飞歼 - 11 都飞了十几年,从起飞到伴飞再到驱离,一套流程熟得不能再熟,任务成功率能到九成八,这熟练度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咱们不是有歼 - 20、歼 - 16 这些更先进的战机吗?这话问得在理,但打仗讲究个分工,不能好钢用在刀背上。 歼 - 20 是隐身王牌,核心机密不能随便露,天天出来伴飞,美军雷达就容易捕捉到它的参数,回头人家一优化探测技术,咱们的优势不就没了? 所以歼 - 20 平时都挂着龙勃透镜藏着掖着,只在高威胁演练时才露面,去年东海外拦截 F-35 那是特殊情况,不是常态。歼 - 16 呢,单机造价八千万美元,主打反舰对地攻击,是用来执行关键打击任务的,用它来干日常拦截的活儿,性价比太低,纯属浪费。 再说了,歼 - 11 可不是什么老古董,这些年一直在升级变强。最新的歼 - 11BG 换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 200 公里,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还能挂霹雳 - 12、霹雳 - 15 导弹,火力完全够用。 之前的歼 - 11B 早就换上了国产 “太行” 发动机,解决了当年的技术难题,雷达性能比俄制的强多了,电子战系统都是全内置的,不用外挂吊舱就能干扰敌方雷达,隐身性能也比老苏 - 27 提升了 3 倍。 2024 年 9 月,换装新雷达的歼 - 11B 正式列装,这实力压根不输新款战机,对付美军那些侦察机绰绰有余。 美军总觉得奇怪,怎么次次都是歼 - 11,其实这正是咱们的智慧。日常守家护院,就得用这种靠谱、顶用还实惠的机型,把先进战机留到关键时刻用,既保证了主权不受侵犯,又不浪费资源。 2023 年全年,咱们空军完成了 180 多次拦截任务,七成以上都是歼 - 11 干的,这数据就说明一切了。 说到底,歼 - 11 常年守在南海东海一线,就是最实在的任务匹配。美军机来一次,歼 - 11 就拦一次,不是跟他们较劲,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的海空,别来瞎晃悠。 这款战机用二十年的坚守证明了自己,就是守护咱们海空的 “劳模”,就是最合适用来对付这些不速之客的好手。

0 阅读:2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