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突然宣布了。 巴格达这边的态度很明确:据多家媒体报道,苏达尼重申“哈希德·沙比”(人民动员力量,PMF)是国家安全架构的一部分,不是极端组织,外部不应强行拆解。这话点到了关键:谁来安排本土安保,谁就对现场负责。 2016年,伊拉克议会通过法律,把PMF并入武装力量序列,人员编制、军衔、薪资纳入国家体系。与此相对,华盛顿长期把其中一些派别视为麻烦源,要求约束甚至弱化。苏达尼此番表态,等于把法律和现实一起摆在桌面上。 到2024年,驻伊美方大约2500人,名义是打击极端组织的协助任务。2020年,伊拉克议会曾通过决议,要求外国部队撤离,这个底色一直在那。在这样的民意与法律背景下,苏达尼强调主导权,逻辑连贯。 摩苏尔和安巴尔的战场记忆还在,2014至2017年的收复行动里,PMF承担了大量地面任务。美方更多提供空中支援与训练,地面推进主要还是伊拉克军警与这些编制。苏达尼说他们不是极端组织,依据就是这段作战履历。 安全挑战并未消失,2023至2024年,多起火箭与无人机袭击指向美方设施;随后美方报复性打击引发国内强烈不满。要让局势降温,外部力量的节奏和存在形态成了绕不开的议题。 特朗普执政期间,多次点名伊朗支持的武装网络并施压伊方压降活动,据公开报道,这类要求并不鲜见。苏达尼如今的强硬话术,被不少分析解读为对过往压力的回应,也是在现阶段给出明确边界。 伊朗因素始终在场,PMF里既有受伊朗支持的派别,也有纯本土力量。周边火线此起彼伏,黎巴嫩和加沙局势紧张、叙利亚战场反复,伊拉克内部如果轻易削弱防线,外溢风险随之增加。苏达尼选择稳住这块。 改编与规范同样推进。苏达尼上任后多次强调统一指挥、纪律约束,遏制越权行动;美方更关切自身人员与设施安全。关注点不同,摩擦就会出现,关键是把线划清楚。 法律是底板。2016年的框架明确PMF受总理指挥,属于国家武装力量的一环。外部如果要求整体解散,就会冲击现有法律安排与安全结构。苏达尼的底线由此可见。 重建任务压得很重,治安、排雷、边境管控每天都在做。单靠外部训练团无法承担日常巡控与维稳,现有兵力结构就是在顶着这些工作。这也是他坚持不轻易动刀的现实考量。 地区联动让节奏更紧,叙利亚的起伏直接影响边境走私与渗透。伊拉克一旦自减防线,压力会成倍增加。稳住队伍、统一指挥,是眼下更可执行的路径。 双方已经在谈“怎么收尾”。今年以来,伊美启动工作组,讨论联合作战任务的结束与转型安排。时间表和细则,需要一步步敲定,避免留出新的空档。 归结到一点,就是把主导权握在手里再谈调整。先把外部存在的节奏讲清,再对编制做结构化处理,风险更可控。 伊拉克要的是安稳的日子,靠可执行的安排和清晰的边界。把该走的程序走实,安全就能更扎实。 这次把话说到位,底线清楚,路也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