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的唯一例外!印度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让美国不敢放肆。特朗普亲口喊出G2

风吟写枪啸 2025-11-06 15:06:40

美国霸权的唯一例外!印度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让美国不敢放肆。特朗普亲口喊出G2直接让印度人破了大防,印媒直言,中美两国拥抱在了一起,但印度却被冷落了。 2025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中美首次面对面接触。双方聚焦经贸、安全和全球治理,达成部分共识,包括降低部分关税和重开军事沟通渠道。这次互动标志着中美关系从对抗转向有限缓和,美国对华芬太尼相关产品关税从25%降至15%,中国则同意增加稀土出口配额。这样的调整直接稳住了全球供应链,避免了进一步的贸易战升级。国际观察家指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其决策往往牵动全球市场波动,这次会晤的积极信号让道琼斯指数当日上涨1.2%。 特朗普在会晤后公开将这次互动称为“G2峰会”,意指中美两国主导全球事务。这种表述并非新鲜,但出自特朗普之口,却带着强烈的现实意味。G2概念最早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旨在描述中美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角色。特朗普的表态,等于承认中国在综合实力上已跻身顶级行列,这与美国以往的战略定位形成鲜明对比。白宫经济顾问在后续简报中强调,此举旨在通过对话管理风险,而不是全面让步。 新德里视自己为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却在中美对话中被边缘化。印度媒体《印度时报》在11月2日刊发社论,直指特朗普的“G2”宣言让印度“大国梦”破灭。文章列举数据:美国对印度钢铁和摩托车征收的关税高达28%,远高于对华的10%。这反映出华盛顿在谈判中对印度的态度更趋强硬,而对中国则需顾及面子。印度出口商已感受到订单流失,2025年前三季度对美出口下降15%。战略学者在智库讨论中指出,印度长期依赖美国的印太联盟,却忽略了自身经济杠杆的不足。莫迪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提案,在峰会前夕仅获美国简短回复,这加剧了印度的不满情绪。 多年来,美国在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都以强势姿态示人。可面对中国,美国的动作往往收敛许多。这次釜山会晤就是例证:特朗普虽延续了对华高关税框架,但同意分阶段减免,显示出谈判中的让步空间。印度媒体评论员分析,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规模,能通过反制措施直接影响美国企业利益。相比之下,印度虽人口众多,但制造业基础薄弱,在对美谈判中常陷被动。 特朗普的“G2”喊话,进一步戳中了印度的痛点。印度长期幻想跻身全球顶级俱乐部,通过“四方机制”与美日澳结盟对抗中国影响力。可峰会后,美国防长发文称中美关系“从未如此融洽”,这等于间接弱化了印太战略的对抗色彩。印度议会辩论中,议员们质疑莫迪的外交路线,指出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已成空谈。经济上,印度本从中美贸易摩擦中获益,吸引了苹果和特斯拉的部分供应链转移,但“G2”缓和可能逆转这一趋势。专家估算,若中美全面重启贸易,印度出口损失或达数百亿美元。印度媒体酸溜溜地写道,中美“拥抱”让印度成了“冷落的配角”。 中美会晤的深层内涵,远超表面经贸让步。它标志着全球治理从单极向双极过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构建平行于美元体系的金融网络。美国虽主导国际机构,但已无法单方面制定规则。釜山共识包括重启军事热线,这缓解了台海和南海的紧张,但也让周边国家如日本和澳大利亚警铃大作。印度尤其担忧,G2模式可能损害多边主义,欧洲国家也发出类似声音。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模式注重互利共赢,并未排斥印度参与中印边境贸易额2024年增长20%。若印度继续视中国为威胁,而非伙伴,其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将更趋尴尬。 印度被“冷落”的根源,还在于自身战略选择的局限。莫迪政府热衷于“印度制造”计划,但基础设施瓶颈和劳动力技能缺口,让其难以承接高端产业链。相比中国的高铁网络和数字支付体系,印度的物流成本高出30%。在美国眼中,印度更适合充当地缘缓冲,而非经济引擎。这次峰会暴露了这一现实:特朗普优先考虑中美稳定,以提振美国本土就业,而印度的高关税待遇则成了牺牲品。 釜山会晤虽带来暂缓,却未解决中美结构性矛盾。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和选举周期,仍可能重燃贸易火药味。中国则通过扩大内需和科技自立,缓冲外部冲击。印度媒体的“破防”反应,折射出新兴国家共同焦虑:如何在双极世界中求存。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印度若能抓住机遇,或许可化被动为主动。但现实是,华盛顿的目光更多投向北京,这让新德里的战略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位。 印度人感慨的“唯一例外”,其实是实力的写照。中国用行动证明,平等对话源于对等能力。这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镜鉴。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