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乌克兰正式宣布! 11月5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天通报,7时至

红楼背疏影 2025-11-06 13:19:37

就在昨天 ! 乌克兰正式宣布! 11月5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当天通报,7时至21时该国大多数地区实行轮流限电,苏梅州受俄军能源设施袭击影响最严重,目前正紧急修复。(每日经济新闻) 据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官网实时数据,苏梅州3座主力变电站遭袭,其中2座变压器完全损毁,导致该州80%区域断电,供水系统因电力中断陷入瘫痪。 这种战术风格极易让人联想到二战时的“不列颠空战”,1940年德军轰炸英国考文垂电厂,同样避开防御工事,专攻发电核心部件,导致整座城市瘫痪。 不同的是,俄军当前使用的武器效率更高——俄国防部11月6日通报证实,此次行动动用“口径”巡航导弹和“天竺葵-3”无人机,前者射程2000公里,误差不超过10米,后者可携带50公斤高爆弹头,专门用于摧毁加固型能源设施。 有人称俄军“打不赢正面就炸能源”,这是对现代战争的误解。军事领域的“五环理论”明确,能源设施属于仅次于指挥中心的“第二环”。2025年俄军战术调整明确:不再追求领土占领,而是通过打击基础设施削弱乌军持续作战能力。 乌克兰总参谋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俄军共袭击能源设施47次,导致乌军后勤运输效率下降30%,前线火炮弹药补给周期从3天延长至5天。 苏梅州成为重点打击目标,核心原因在于地缘位置,从地缘格局看,苏梅州位于乌克兰中部,是连接哈尔科夫前线与基辅后方的能源枢纽,该州750千伏输电线路承担向前线输送40%电力的任务。 更关键的是,苏梅州靠近俄罗斯边境,俄军无人机从本土起飞20分钟即可抵达目标,暴露在防空系统拦截窗口的时间极短。这正是此次袭击中,乌军仅拦截30%来袭目标(远低于55%平均拦截率)的原因。 国际援助的短板在此次袭击中暴露无遗,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先科11月5日晚间紧急呼吁北约提供更多变压器,他透露:“现有库存只能满足30%的修复需求,而北约承诺的100台变压器,至今只到了27台。” 这背后是美国的态度变化——第47任总统特朗普今年初削减了对乌援助预算,将年度军事援助从去年的6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其中能源防护装备的援助额度直接砍半。 对比2022年的能源保卫战,今年乌军的应对明显力不从心。2022年冬季,北约紧急调配了200台大型变压器,还派遣了150名电力专家协助修复,当时乌克兰的限电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 而2025年,欧盟因能源危机自顾不暇,德国、法国等国的变压器库存告急,根本无力支援。这种援助缩水的背后,是西方对俄乌冲突“疲劳感”的显现,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70%的欧洲民众反对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额援助。 俄军的打击节奏暗藏战术考量。此次袭击选在11月5日,距乌克兰入冬不足一个月。乌克兰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往年低3℃,取暖用电需求将激增50%。 俄军此时行动,旨在供暖季前摧毁乌克兰能源储备能力。这种“季节性打击”战术并非首创,1980年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便在冬季来临前轰炸伊朗炼油厂,导致伊朗冬季燃油短缺,直接影响战局走向。 从实际数据看,2024年冬季乌克兰因能源短缺,有1.2万名士兵因冻伤退出前线,装甲部队因电力不足无法启动的装备占比达15%。 乌克兰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在《基辅邮报》撰文指出:“现代战争中,坦克需要电力启动火控系统,无人机需要充电续航,能源就是军队的血液。”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外交层面。此次袭击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急致电特朗普请求增加援助,白宫仅回应“将评估局势”。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土耳其,与埃尔多安讨论“建立新的能源供应通道”,试图进一步孤立乌克兰。这种一冷一热的外交对比,反映出俄乌冲突的天平正发生微妙倾斜。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首先摧毁伊拉克的发电站和炼油厂,导致伊军指挥系统瘫痪,地面部队几乎丧失抵抗能力。2025年的俄乌战场,俄军正复制这种“釜底抽薪”的战术。 不同的是,乌克兰有西方援助作为支撑,而伊拉克当时处于全面孤立状态,这也是俄军无法速胜的关键原因。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场能源战带来的影响具体而深刻。苏梅州居民彼得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去年冬天还能靠发电机取暖,今年发电机的燃油价格涨了3倍,根本用不起。” 乌克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能源危机影响,今年乌克兰通货膨胀率已达45%,超过600万民众因断电失去收入来源,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 乌克兰计划12月前修复受损设施,但俄军很可能发动新一轮袭击;西方虽承诺增加援助,但实际到位时间无法保证。 11月5日的能源袭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俄乌冲突进入“消耗战”阶段的典型表现。正面战场陷入僵局时,能源、后勤等“软目标”便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 信息来源:乌克兰多地采取限电措施 2025-11-05 23:15:53 每日经济新闻

0 阅读:57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