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决定要对金正恩动手,还提到了中国。 2025年11月3日美国国务院突然发声,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7艘朝鲜船只,说这些船借着海上贸易偷偷绕开国际制裁,更有意思的是,特意点了中国丹东东源实业公司等4家企业的名。 先说说这7艘被盯上的朝鲜船,美方一口咬定它们每年通过非法贸易给朝鲜带来2亿到4亿美元收入,还说这些钱“直接资助了朝鲜的核和弹道导弹计划”。这话听着斩钉截铁,但熟悉半岛局势的人都清楚,美方此前多次示好没得到回应,这会儿算是彻底没了耐心。 从今年9月底美国财政部更新SDN清单打击朝鲜武器贩运网络就能看出,他们的对朝政策早就在往强硬方向转了。金正恩那边态度也硬,他妹妹金与正7月份就放话,朝鲜拥核国地位不可逆转,还直言朝美会晤只是美方一厢情愿,这种软的不吃的态度,彻底惹恼了美方。 更耐人寻味的是点名中国企业这步棋,丹东这地方特殊,作为中朝边境的重要口岸,一直是两国贸易的关键节点。美方这次揪着东源实业不放,让人想起之前被盯上的丹东鸿祥实业,那家公司曾因被指出口可用于制造离心机的氧化铝遭调查,中方当时也迅速采取了冻结资产、立案侦查的措施。 但这次美方显然不只是针对企业,毕竟就在发声前几天,中俄刚在安理会共同散发了缓解对朝制裁的决议草案。外交部汪文斌都明说了,草案是想帮朝鲜缓解民生压力,推动政治解决进程,这无疑戳中了美方的痛处。 美方特意点中国企业的名,说白了就是想把水搅浑,他们清楚中国一直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2018年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就发过公告,明确禁止对朝出口钢铁、工业机械等物资,限制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出口,还要求企业出口时提交承诺书,保证不涉及核导相关项目。 中国对违规企业从来没手软过,之前鸿祥实业不就被辽宁警方调查了吗?可美方不管这些,非要把中国扯进来,无非是想给中国扣上“纵容违规贸易”的帽子,逼着中国在对朝问题上让步,同时也能给中俄提出的缓解制裁草案泼冷水。 这招其实是美方的老套路了,他们总喜欢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之前就通过国会法案,要求白宫制裁和朝鲜做生意的中国企业,还美其名曰“填补制约朝鲜的缺口”。 可国际社会都看在眼里,朝鲜半岛局势搞到现在这步,根本不是靠加码制裁能解决的,中俄提出的草案里提到,朝鲜近年已经采取多项无核化措施,正当关切该被重视,而且长期制裁加上疫情,朝鲜民生受了多大影响啊。这些话戳中了问题的要害,美方自然坐不住了,赶紧抛出制裁和点名企业的招数,想转移焦点。 再说安理会那边的情况,美方这波操作能不能成还两说,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主张政治解决半岛问题,对单纯加码制裁本来就不认同。现在美方突然搞这么一出,明显是和中俄的努力对着干。 之前类似的制裁提案,只要不符合政治解决方向,中俄都不会轻易松口,美方心里其实也清楚,真要在安理会硬推,大概率会碰壁,所以这次发声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既要敲打朝鲜,又要施压中国,还想在国际上刷一波“对朝强硬”的存在感。 朝方的反应也值得琢磨,金与正之前就说过,地缘政治环境已经变了,承认朝鲜拥核是前提,美方这次搞制裁,朝方大概率不会服软,反而可能采取反制措施,比如试射导弹或者加强防御部署,半岛局势说不定会更紧张。这其实正中部分美国政客下怀,他们巴不得局势升级,好借机在东北亚加强军事存在,牵制中俄。 说到底,美方这次既制裁朝鲜船只又点名中国企业,根本不是真为了推动无核化,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极限施压的方式,打破当前的僵局,把朝核问题变成牵制中俄的棋子。 可中国早就表明了立场,会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但也坚决反对把正常经贸往来政治化,更不会接受无端指责。丹东的企业要是真有违规行为,中国自然会依法处理,但美方想借这事拿捏中国,那是打错了算盘。 现在就看安理会接下来的反应了,要是美方真的提交制裁提案,中俄肯定会据理力争,强调政治解决的重要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清楚,半岛问题的病根在“敌视政策”和缺乏互信,不是靠几轮制裁、点几个企业名字就能治好的。美方要是执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只会让局势更难收拾,最后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