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开始明白,台海开战不是美国在外海打一打那么简单,真打起来,美国本土也得挨炸? 这些兵推报告彻底击碎了决策者们关于“有限战争”的地图,美军习惯了在中东地区进行非对称作战,这培养了一种战争可以被精准控制在远方的思维定势。 新美国安全中心等机构的分析明确指出,台海冲突绝不可能被局限在一个小岛周围,推演揭示的第一个颠覆性现实,是地理优势的逆转。 美军需跨越上万公里的脆弱补给线,极易遭受攻击,军事力量全球排名第二的中国军队则拥有无可比拟的“主场优势”,整个大陆的工业体系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补给线极短。 更关键的是,战区的概念被无限扩大,一旦美国介入,其遍布日本、韩国、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将瞬间从后方支援节点变为前线打击目标。冲突将立刻升级为一场波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战争。 最终的颠覆,则由前情报高官约翰·卡尔弗等人的警告所点破。凭借“东风”系列等远程打击能力,中国的火力覆盖范围已将关岛、夏威夷乃至美国西海岸囊括在内。 这意味着战争的空间维度首次真正意义上贯穿太平洋,美国本土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如果说空间上的颠覆令人不安,那么兵推报告量化的代价则足以让人恐惧。这些报告清晰地计算出一场所谓“胜利”背后,令人无法承受的战略性破产。 军事账页上的赤字触目惊心。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2023年发布的报告中,通过24次模拟演算得出结论。 冲突爆发的短短数周内,美军就可能损失两艘航母、数百架先进战机和上万名士兵。这一伤亡数字,甚至超过了其在阿富汗二十年战争的总和。 兰德公司的推演也证实,美国的亚太基地将面临密集的导弹覆盖,而漫长的补给船队在“航母杀手”导弹面前如同活靶。这种被形容为“惨胜”的结局,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而言都无异于元气大伤。 经济账页则预示着全球性崩溃。战争将立刻切断作为世界贸易大动脉的台湾海峡,该海峡承载全球超两成货运,生产了全球过半高端芯片的台湾工厂将陷入停摆。 其连锁反应将是灾难性的。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供应链断裂,全球汽车、电脑产业停滞,中美之间上万亿美元的贸易额灰飞烟灭,一场全球经济雪崩在所难免。 而在社会账页上,战争的代价将首次由美国民众直接承担,报告警示,中国的网络攻击与反卫星能力,有潜力瘫痪美国的电网、金融系统和GPS导航,让现代社会陷入黑暗与混乱。医院停电、交通瘫痪、通信中断,都可能在美国本土发生。 面对如此骇人的前景,这些报告的真正目的便浮出水面。它们是华盛顿内部的“刹车机制”,是对部分政治决策层发出的最强烈的风险警示。 报告的真实读者,正是那些仍盘算着通过一场冲突遏制中国产业崛起的鹰派,报告的结论直接驳斥了这种危险想法,它们用数据大声疾呼,别轻易掀桌子,因为根本输不起。 这种内部的博弈,在美军参联会前主席马克·米利的行为中得到了印证。他曾私下致电中方高层以确保危机管控。 这表明真正需要直面战场的军方将领,远比一些政客更懂得与同等级对手爆发热战的恐怖后果。 正如约翰·卡尔弗所指出的,中国虽有底线,但更倾向于政治对话,是美方的步步紧逼将局势推向了悬崖。 美国智库反复演算后得出的这场战争,其结果在任何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中,都无法构成对美国的“胜利”。 这些报告发出的呐喊简单而明确:在噩梦的演算变成现实之前,重返克制与对话的轨道,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