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升格“一把手工程”:破解人口困局的关键举措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将鼓励生育升格为地方“一把手工程”,要求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这一重磅部署,直指我国日趋严峻的人口形势,彰显了国家破解生育难题的决心。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历史性转折期。2022年人口首现60年来负增长,2023年新生人口仅902万创建国以来最低,全年再减208万。2024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暴跌16%,十年降幅超50%,直接削弱生育基础。联合国预判,本世纪末我国人口或降至6.3亿,而我国出生人口减半仅用7年,远快于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的进程,人口困局亟待破解。 生育意愿低迷的核心,是生育、养育、教育“三育成本”过高。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53.8万元,上海、北京更是突破百万,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女性生育机会成本、托育资源短缺、教育竞争压力等,共同构成生育“三座大山”。尽管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显示,仅22%的人无生育意愿,但现实压力让多数家庭望而却步。 此次《若干措施》实现生育支持体系全方位升级:完善生育休假与补贴,减轻经济负担;扩大普惠托育供给,破解“带娃难”;优化教育、住房、就业配套,推行多孩子女同校、弹性工作等政策,精准直击痛点。 将生育定为“一把手工程”,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壁垒。生育支持涉及卫健、教育、医保等多个领域,唯有主要领导统筹协调,才能确保政策落地、资源到位。目前,多地已出台补贴政策,社区主动服务、婚姻文化引导等举措陆续推进,生育友好氛围正在形成。 人口是发展的基石,“一把手工程”的定位,标志着生育支持从政策宣传转向刚性落实。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当生育不再是家庭独自承压,生育意愿必将逐步回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