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凌晨猝死家中,家属质疑监控被删,基因报告揭开隐疾真相 那天凌晨三点多,在重庆涪陵的一个老小区里,爷爷起床后发现孙子刘某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赶紧拨打了120和110,救护车在3点08分赶到现场,医生立刻对刘某邑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持续到3点48分,但最终没能挽回这个高二学生的生命,刘某邑今年17岁,平时看起来身体很健康,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警方到达现场后,检查了屋子内外,没有发现打斗留下的痕迹,门窗都保持完好,也没有外人进入的迹象,初步判断这起事件不属于他杀,随后进行的尸检结果显示,孩子的心脏存在明显问题,左心室壁厚度达到2.3厘米,属于重度心肌肥厚,同时还有卵圆孔未闭合和慢性心外膜炎等情况,这些病症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急性缺血并导致猝死,六月份的基因检测也进一步证实,孩子携带一个致病突变,遗传性心肌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网上之前流传的说法有些夸张,有人说这个学生在学校被人打死了,还提到监控录像被删掉了,实际上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二月底确实有个同学打过他一个耳光,那是因为打球的时候他不小心划伤了对方的脸,对方就回手打了一下,班主任在第二天就帮忙调解好了这件事,两边都道了歉,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学校也把所有的监控记录都调出来仔细看了,那天这个学生根本没有在操场上被人围殴,体育课上的活动也都正常进行,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情况。 还有人提到这个学生在晚上回家路上被人报复,警察调阅了3月9日晚上全部监控画面,从校门口到住处一路都没有发现有人尾随或动手迹象,这名学生第二天照常上学,脸上没有伤痕,情绪也很平稳,所谓“医护人员拒绝救治”的说法更是毫无根据,社区医生出诊记录显示抢救持续四十分钟,使用了肾上腺素并建立了静脉通路,整个过程都按照规范操作,没有任何推脱行为。 家属起初无法接受这一结果,认为孩子去世过于突然,怀疑事件背后另有隐情,两次向警方提出刑事立案申请。但当时尸检与基因检测报告尚未完成,警方依据现有证据无法立案。直至6月11日基因报告出具,结合全部调查材料,最终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家属对此表示异议并申请复议,经复核仍维持原决定。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了处置过程,未发生抢夺手机、删除资料的行为,也未阻拦家属拍摄现场。 这件事让人心里难受,现在孩子们体检大多只量身高体重、检查视力,很少安排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这些项目,像刘某邑得的严重心肌肥厚,要是早几年查出来,可能就有办法提前处理,哪怕只是定期复查也能救他的命,刘某邑爷爷六十八岁了,一个人陪着孙子读书,住在小房子里,对医学知识懂得不多,也不知道该去哪里问,这种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在很多县城和乡镇其实很常见。 基因检测确认孩子患上遗传病,报告却没提父母和祖辈要不要做筛查,这让人有点为难,孩子是独生子,但家人可能也有风险,没人主动提醒这件事,虽然不算医疗事故,程序也符合规定,可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 家属后来一直纠结于立案这个说法,认为不立案就意味着不公平,但警方办案需要完整证据链才能确定性质,不能因为家属情绪激动就草率立案,这并非冷漠无情,而是遵守规则,普通人可能认为立案代表正义,但在现实中,有时不立案正是因为证据指向自然死亡,这种认知差异很难完全消除。 这件事过去半年多,热度渐渐散了,但每次看到类似新闻,人们依然会想到那些孩子可能存在隐藏的心脏问题,有人能提前发现这些问题吗,青少年体检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这些事靠一次事件无法彻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