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军政两界又开始犯嘀咕,有美上将在内部会议上拍着桌子发问:“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击败中国?”这话问得急赤白脸,透着股没辙的焦虑。 结果没过几天,哈佛大学教授查普曼直接泼了盆冷水,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还点破关键,中国人有种连自己都未必完全察觉的民族特征,正是这特质让中国越挫越勇,始终屹立不倒。 先说说这美上将的发问为啥透着慌,根本不是摆摆姿态,是真被现实逼得没招了,10月27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把底裤都给扒下来了,美国折腾了好几年对华科技制裁,本想把华为这类企业掐死。 结果呢?华为不仅没死,反而成了“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自己的科技公司倒赔进去330亿美元销售额,英特尔、高通这些巨头个个叫苦不迭。 这报告可不是中国媒体编的,是美国自己的非营利智库出的,10月30日中国青年网都转载了全文,数据详实得没法抵赖,更打脸的是,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这么多年,华为2024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反而涨到34%,比2018年还高2个百分点。 中国以外超过32亿人都在用华为的5G设备,连匈牙利、意大利这些美国盟友都不买账。美军方天天喊“技术压制”,结果制裁成了“反向助攻”,这能不急着问“怎么击败中国”吗? 查普曼教授说的“民族特质”到底是什么?不是喊口号的虚劲,是骨子里的“越压越韧”,这在华为身上体现得最明白,美国2019年就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5月份还禁止中国实验室测试供美电子设备,等于把路全堵死了。 可中国人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华为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自研,被制裁后干脆拿出了原生鸿蒙系统,从内核到AI大模型全是自己的技术,连笔记本电脑都不用微软Windows了。 10月30日的报道里有组对比特扎心,美国企业因为丢了华为订单,研发再投资能力直线下降;华为却靠着国内庞大的用户基础,把自主系统做成了气候。 这就是中国人的特质,不跟你辩白,不喊冤屈,闷头搞出替代品,你越卡脖子,我越长出新脖子。这种“隐忍后发”的韧劲,美国人从二战到现在,愣是没看懂。 这特质可不是光靠企业撑着,是整个国家的集体自觉,就说美国今年5月升级的出口管制,想把高端芯片、软件全给中国断供,结果10月下旬中美经贸磋商时,美国自己先松了口,双方就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出口管制等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为啥?因为美国农业界、制造业早就闹翻天了,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的重要买家,制裁搞到最后,美国农民的补贴都快发不起了。 反观中国,一边跟美国谈,一边没停过自主研发,工信部10月的数据显示,国内28纳米芯片量产良率已经突破95%,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够用、能产,这就是“务实自强”的本事。 中国人不追求“一口吃成胖子”,但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就成了气候,这种“渐进式突破”的特质,让美国的“极限施压”成了笑话。 更关键的是,这特质里藏着“大局观”,不是只顾自己的短视。美国总想着用“阵营对抗”把中国孤立起来,可中国一边扛着制裁,一边跟30多个国家搞“数字丝绸之路”,华为的5G技术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不光是便宜好用,更因为中国从不附加政治条件。 反观美国,给盟友施压不让用华为,自己的5G设备又贵又差,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明着跟美国唱反调,就是看透了谁真能互利共赢。 这种“以和为贵但绝不示弱”的特质,是刻在骨子里的,你跟我合作,我给你实惠,你跟我对抗,我奉陪到底,就像前阵子中委合作,美国派F35耀武扬威,中国该卖雷达卖雷达,该搞合作搞合作,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这种定力美国学不来。 美国总以为“击败中国”靠技术、靠武力,其实是没看懂这民族特质的根基,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鸿蒙系统,中国人从来都是在压力下成长,越被封锁越能爆发出潜力。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报告也承认,美国的技术实力比想象中弱,对华政策得“现实点,别傲慢”,这话算说到点子上了,可惜美国军政界还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到底,美上将的发问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从来不是“靠打败别人”立足的,而是靠自己熬、自己拼、自己闯。美国想靠制裁、靠威胁击败中国,本质是用霸权思维对抗文明积淀,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查普曼教授点破的那层窗户纸,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坚韧不是天生好斗,是求生求强的本能;不是盲目自信,是吃过亏、摔过跤后攒下的底气。 现在美国的制裁成了“磨刀石”,越磨中国越锋利,这波操作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帮中国看清了自己的特质。 要我说,美国与其急着问“怎么击败中国”,不如好好研究下这民族特质,搞懂了才知道,有些国家从来不是用来“击败”的,是用来合作的,再抱着霸权迷梦不放,最后只能是自己摔得头破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