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官员放出话来,如果中国断供稀土,他们会采取“必要手段”。这口气让人想起几百年

九鼎观世道 2025-11-05 10:33:02

荷兰官员放出话来,如果中国断供稀土,他们会采取“必要手段”。这口气让人想起几百年前那个,靠航海抢劫起家的荷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荷兰官员称如果中国对稀土断供,欧洲会采取“必要手段”。这种语气让人想起几个世纪前的海上殖民时代,但今时不同往日,全球产业早已深度捆绑。 最近因为荷兰经济部突然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和人事安排,理由是“国家安全”。紧接着,中国升级稀土出口规则,明确只要产品含中国稀土超过0.1%,出口都要中国点头。 这一下直击荷兰“命门”,因为像ASML这样的高端设备企业,核心部件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短时间根本找不到替代品。ASML光刻机去年四成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如今一旦供应链卡住,生产节奏就得被打乱,损失难以估量。 本来荷兰是想配合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结果自己企业先叫苦。毕竟ASML还盼着中国市场多卖几台机器,壳牌、联合利华也都在中国投了大钱,这样一停都是损失。 稀土看似冷门,实则是现代工业的关键材料。中国掌握全球八成的产能,不仅矿多,最难得的是完整的提纯、加工和高端应用链条,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体系不是靠抢矿就能复制的。 西方国家这些年也想自建体系,但从资源、工艺到环保,哪一环都难啃。美国自己的报告都承认,想彻底摆脱中国稀土依赖,没个五年十年根本谈不上。 荷兰历史上靠海上贸易和殖民起家,如今产业链全球化,谁也离不开谁。中国把荷兰核心企业列入出口管控名单,意思很明确:合作得有底线,谁要搞封锁,就要准备承受反击。 西方想靠行政命令绕开中国供应链,结果往往是自伤筋骨。像这次稀土出口新政一出,欧洲汽车厂、日本车企都开始担心供应链断裂,甚至有企业警告如果拿不到稀土制品,就只能停产。 欧盟曾有人提议以芯片设备出口禁令作为反制。比如DUV光刻机,中国短期内还没完全国产化,如果真被卡脖子,肯定有压力。 但ASML自己也很难受,去年中国买走了他们一半的DUV设备。真禁售,巨额订单就没了,企业市值大幅缩水,芯片产业链也会陷入混乱。 芯片短缺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全球半导体、汽车、电子行业都在拼命囤原料。美企回流也好,东南亚替代也罢,短期内都难以补齐链条。 全球市场越来越多元,美国一边封锁一边加税,反倒给中国和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制造业升级,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全球领先,欧美反而被“绿色转型”卡了脖子。 其实,西方对中国稀土的“担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十年前,日本、美国就曾组团在全球找矿,但最后发现最难的是提纯和环境治理,还有高端应用的研发。 中国这些年投入巨大,才有了今天的产业地位。即便美国、欧洲现在下狠心补课,所需时间和成本也将极高。 这次中荷之间的“稀土拉锯”,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安全和产业主导权的较量。荷兰政府的强硬表态更多是给盟友看,现实中企业和市场都很清楚,真正靠威胁抢不到技术和材料。 中国出台新规,也是给对方敲响警钟:合作共赢才是出路,你要切断我技术,我就卡住你原料,大家都不好过。 现在全球供应链已经出现“重塑”迹象,欧美企业加紧备货,日韩汽车业叫苦连天。中国锂电池、稀土磁材、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出口管控,直接影响到全球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业的节奏。 美国、欧盟智库纷纷警告:如果中国稀土断供,整个产业链都要受冲击,ASML、TSMC、三星这些巨头首当其冲。 说到底,这场稀土风波提醒所有人,全球化时代谁也不是孤岛。安全感靠创新和互补,不是靠“威胁”或“硬抢”。 中国管控稀土是对技术封锁的有力回应,也是维护产业安全和新秩序的必然选择。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