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英伟达显卡也造不出国产GPU?真正卡脖子的竟是这些

惜陈谈娱乐 2025-11-05 08:00:35

为什么中国不拆开英伟达显卡研究,从而造出自己的国产显卡?就这么说吧,即使完整拆开了,也根本研究不明白,更别提造出来了。 这话一点不假。2025年Q2刚量产的RTX 5090,拆开后无非是风扇、PCB板和GB202芯片,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毫无技术价值。 真正的核心藏在芯片里。它用的Blackwell架构2024年3月才发布,内含2080亿个晶体管,还有144个Grace CPU核心。 这些元件的排列逻辑,得靠百亿行代码来驱动。就算用最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出指令集的设计思路,更别说逆向复制。 制造环节更是难上加难。这颗芯片是台积电4nm工艺造的,而国产最先进的中芯国际7nm工艺,2024年才刚量产。 两者的差距直观可见,指甲盖大的芯片上,电路密度差了整整一倍。更别提我们没有造高端芯片必需的EUV光刻机。 封装环节同样卡脖子。RTX 50用的CoWoS-L封装技术,传输速度能到10TB/s。长电科技也在做类似技术,但良率只有40%。 台积电能做到85%,这背后的材料配比和工艺参数,都是试了上万次才摸出的机密,拆显卡根本学不到。 比硬件更头疼的是软件。英伟达的CUDA生态建了十几年,从AI训练到《黑神话悟空》渲染,全行业都认它。 国产寒武纪思元590性能接近A100的80%,但没有软件适配,只能在小场景用。好在2025年11月4日,寒武纪发布了航五G生态。 这个生态能兼容主流AI框架,解决了编译器和调试工具的问题,算是补上了国产“CUDA”的短板,这比拆显卡有用多了。 专利也是绕不开的坎。英伟达手握7000多项GPU专利,覆盖90%以上关键技术。2023年它起诉联发科侵权,一开口就要3亿美元。 国产厂商不敢碰仿制的红线,每年得拿营收15%出来搞专利规避,难度不亚于从头研发。 更要命的是技术迭代速度。RTX 50刚量产,英伟达已规划2026年的Hopper++架构,晶体管要冲到3000亿个。 等我们拆完研究透RTX 50,人家新一代产品都上市了,永远追不上。 好在国产厂商没走歪路。沐曦MX2芯片2025年Q3销量破5万片,还适配了《原神》移动端。 摩尔线程MT4000能支持8K渲染,在政务市场占了12%的份额。这些进展全靠自己攻关。 网友说得好,拆显卡就像拆飞机学造火箭,看似都是飞行器,原理天差地别。 依我看,寒武纪的生态突破是个信号,国产显卡正从硬件比拼转向“软硬协同”。未来只要持续投入,未必不能打破垄断。 但这得沉下心来熬十年二十年,想走捷径根本行不通。芯片行业从来没有一夜成名,只有厚积薄发。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