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命人抄家陈家,当时陈德的孙子陈子善只有八岁,他挺身而出质问对方

熹然说历史 2025-11-04 23:57:19

1390年,朱元璋命人抄家陈家,当时陈德的孙子陈子善只有八岁,他挺身而出质问对方:“我祖父为你挡过九箭,父亲为大明牺牲,为何还要抄我家!”朱元璋得知后笑着说:“没诛你们九族,就应该感谢了!” 一个八岁孩子的怒吼,让杀伐决断的朱元璋瞬间陷入沉默。当锦衣卫的抄家令牌举起时,这个稚嫩的声音却提出了最尖锐的质疑:救命之恩与抄家灭族,这份账该如何算?鄱阳湖水战中身中九箭的陈德,用命换来的恩情,在权力的天平上到底值几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陈镛因胡惟庸案连坐被除爵,这场政治风暴不仅摧毁了临江侯府的荣耀,更将一个八岁孩童推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陈德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早在1353年朱元璋攻克定远时就前来投奔,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从万户到元帅,陈德在朱元璋军中步步高升,参与了攻取金陵、镇江等重要战役。 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成为陈德人生最辉煌的篇章。当张定边率军直冲朱元璋战船时,朱元璋所乘船只因转舵太快而搁浅,“汉军”见状纷纷弯弓射箭。危急时刻,陈德临危不惧,挡在朱元璋前面迎接箭雨,身中九箭依然不撤退。这一幕不仅挽救了朱元璋的性命,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朱元璋册封陈德为临江侯,世袭罔替。陈德继续征战四方,1368年随徐达北伐时身先士卒,独自率兵攻克泽州,俘虏一万余人。可以说,陈德不仅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更是开国功臣中的佼佼者。 1378年,陈德在凤阳练兵时病逝,朱元璋悲痛万分,下令辍朝三天,并追封他为”杞国公”。然而,陈德的死亡却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他的儿子陈镛承袭了临江侯爵位,但命运的转折正悄然来临。 洪武二十年(1387年),陈镛跟随开国名将冯胜讨伐元朝遗老纳哈出,在行至金山时,陈镛的队伍与大军失散,被纳哈出打败。这次失利让陈镛被降职,在朝中的地位江河日下。更要命的是,陈镛因在西征时被罚,心怀异志,后被胡惟庸笼络,成为胡惟庸的同党。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胡惟庸、陈宁等人,同时大肆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胡惟庸案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望、行为跋扈的大臣,都被加上”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 洪武二十年,陈镛跟随冯胜出征北元,战死沙场,年仅三十一岁。陈镛死后,爵位传给了七岁的儿子陈子善。然而一年后,陈镛同胡惟庸勾结的事情东窗事发,朱元璋命令将陈家抄家。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八岁的陈子善站了出来。他早就听说过爷爷陈德当年舍命保护朱元璋的事情,仗着自己的爷爷陈德曾救过朱元璋,当时十分不服,质问朱元璋。这个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面对这个八岁孩童的质疑,朱元璋的反应耐人寻味。他没有暴怒,也没有立即下令诛杀,而是说出了那句冷酷却又带着一丝眷顾的话语。朱元璋专门派钦差来到陈家,告诉陈子善:“若不是你爷爷当时救过朕,临江侯府不会仅仅只是抄家!你早就人头落地了。” 这句话既是对陈德救命之恩的最后致意,也是对皇权至上的冷酷宣言。在胡惟庸案中被诛杀者超过三万人,包括韩国公李善长、临江侯陈镛等大批元勋宿将。相比之下,陈子善能够保全性命,确实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陈德以身中九箭的代价,换回了孙子陈子善的性命。这个八岁孩童的质疑,虽然没能改变家族败落的命运,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关于忠诚与背叛、恩情与权力的深刻注脚。从此,陈氏一族退出了政治舞台,在民间默默生存,再也没有人敢踏入仕途。 一箭一命,九箭九命,陈德用血肉之躯为朱元璋挡下的不仅是箭矢,更是死神的召唤。然而27年后,这份救命之恩在权力的算盘上却只值一个孙子的性命。你觉得朱元璋这样做是忘恩负义,还是已经仁至义尽了?在权力与恩情的博弈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0 阅读:7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