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林徽因叔叔林觉民牺牲后,遗书由友人带回老家,途中遇到土匪,土匪看完遗

陈砚之 2025-11-04 18:55:12

1911年,林徽因叔叔林觉民牺牲后,遗书由友人带回老家,途中遇到土匪,土匪看完遗书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乞求原谅,最后将行李如数奉还,并一路护送友人离开。 林觉民1887年出生在福州一个书香家庭,生父林孝凯是廪生,家里书多得堆成山,从小就教他读四书五经。林觉民聪明,但对科举不感兴趣,12岁参加童试时,直接在卷子上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七个字,就扔笔走了。叔父林孝颖觉得他有出息,就送他去全闽大学堂念书。在那儿,他接触到天演论和革命军这些新书,思想一下子打开了。他常在学校演讲,抨击清廷腐败,学监听了都说这小子会坏事。1905年,18岁的他听从家里安排,娶了陈意映,她是举人陈元凯的女儿,曾在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念书。两人婚后住双栖楼,关系融洽,林觉民教她看进步书,她也支持他传播新想法。他在家办女学,动员家里女人放脚识字,陈意映帮着放哨避人耳目。1907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临走时陈意映怀孕,她说以后远行要带上她。在日本,他加入同盟会,认识黄兴这些人,积极搞革命活动。 1911年春,林觉民回福州,说是陪日本同学游江浙,其实是为广州起义做准备。起义前,他在香港滨江楼写了两封绝笔信,给父亲的简短,给妻子的用白绸写成,表达了对家人的情感和革命决心。三天后起义爆发,他领敢死队冲总督衙门,中弹被捕。审讯时,他直言革命理念,清吏听了都动摇。就义那天,他才24岁。林觉民生前就对腐朽制度不满,早年留学时就投身同盟会,广州起义是他人生高潮。他和族亲林尹民、林文一起参加,转战中受伤力尽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代表作除了与妻书,还有禀父书,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就是为推翻清廷贡献生命。 林觉民牺牲后,消息传回福州,他的友人受托携带遗书沿闽赣交界山路返回。友人小心护着包裹里的白绸遗书,继续前行。途中一群土匪拦路,抢夺行李,友人死死抱住包裹不放。土匪扯开白绸,看到上面墨迹,就展开查看。匪首从头读起,信中提到对妻子的爱和为天下人谋福的抱负。土匪围着听,匪首读完全文。匪首看完扑通跪倒,向友人乞求原谅。其他土匪也收起兵器,将抢走的行李点清归还。匪首还派手下护送友人走完这段路,确保安全脱离险境。这件事后来流传开来,显示遗书的影响力大到能感化土匪。 这个遗书事件不是孤立的,林觉民的与妻书本是写在手帕上的绝笔,起义失败后由同志转交友人带回。闽赣边境那时匪患多,友人途中确实遇劫。土匪本为劫财,看信后被内容打动,信里林觉民把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大义,这点让那些底层汉子共鸣。匪首读罢泪流,决定不抢还护送,这在当时乱世算罕见。遗书真迹现在藏在福建博物院,曾在厦门展出,市民去看时都感慨。类似故事在革命史上不多,但它真实反映了民众对革命的潜在支持。友人安全到家后,遗书才交给陈意映。 林觉民就义消息到福州,林家面临清廷追捕,赶紧卖宅子逃难。家人四散,陈意映怀孕八个月,随家人藏匿。一个月后,友人把遗书送到她手上,她读到一半昏厥,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林仲新生后,林家低调过日子,陈意映身体差,照料孩子。两年后,1913年,她在悲痛中去世,只有22岁。林觉民长子林依新九岁夭折,林仲新由祖父林孝颖抚养。民国成立后,林仲新生活和学费多靠政府资助。他长大后娶刘文业,生一子二女林天立、林兰、林婷。林仲新1983年去世。林家后人传承记忆,林觉民故居后来成纪念地。 林觉民家族后续不算富裕,但政府有补助。林暖苏过继给陈意映安慰她,但陈意映早逝。林觉民胞兄林元麐活到1956年。遗书流传广,在中学课本出现,还被歌曲引用,如李建复的意映卿卿。林觉民堂哥林长民,他的女儿林徽因知名,但家族整体低调。黄花岗起义影响大,林觉民作为福建分会骨干,贡献突出。他的事迹在党史资料中常提,强调革命精神。

0 阅读:74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