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

掘密探索 2025-11-04 16:09:24

日本最怕中国把他们布下的“渗透网”连根拔起 这些日子,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日本对中国的渗透,真不是新鲜事儿,1901年,日本在上海办了所东亚同文书院,表面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校,其实是间谍培训班。   学生打着“考察”的旗号,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连西藏布达拉宫的砖瓦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画了700多条路线的军事地图,后来日军侵华,这些地图直接成了“作战指南”,连碉堡怎么修、山路怎么走都门儿清。   到了近代,日本间谍的“变装术”更绝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满铁的情报人员扮成小商贩、医生、学者,甚至“流浪汉”,在中国各地“旅游考察”,把东北军的驻地、兵力、武器配置摸得透透的。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这些“中国通”,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溜,对中国的地方风俗、官员脾气了如指掌,他们策划的“九一八事变”,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现在日本的渗透手段更隐蔽,但危害更大,2020年,日本外务省的一份文件被曝光,里面列着好多中国媒体人的名字,这些人长期跟日本外务省偷偷联系,名单里还有《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大媒体的“公知”。   他们写的《日本法官为什么不腐败》《日本一个盘子刷七遍》之类的文章,当年在纸媒时代火得一塌糊涂,成了日本对华渗透的“经典案例”,骗了不少中国人。   教育领域也没闲着,日本在中国办了15所日本人学校,只收日本学生,封闭管理,连教育部门的检查都进不去,这些学校全扎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周边商场、小区一堆,但几乎不跟当地社区来往。   更离谱的是,除了正规学校,还有好多“黑学校”藏在日企园区或者别墅区,打着“文化交流中心”“语言培训”的名号办学,不备案、不接受监管,甚至用日本右翼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上课,把“九一八事变”说成“中国军队先动的手”。   经济领域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战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表面是促进经贸合作,其实暗藏玄机。 2017年,6个日本人以“温泉勘探”为名,在山东蓬莱偷偷测绘军事设施,背后就是JETRO资助的“日本地下探查协会”。   他们用的设备,居然是中国生产的高精度仪器,用中国的工具,偷中国的机密,这操作真够损的。   日本为啥这么怕中国清查渗透网?因为这些“暗桩”是他们在华政策的“眼睛”和“耳朵”。   一旦被拔掉,日本在涉华议题上的信息来源就断了,钓鱼岛争端、贸易摩擦、半导体管控,这些敏感话题上,日本之所以态度强硬,很大程度上靠这些渗透渠道提供的“内部情报”。   更关键的是,这些渗透网的存在,让日本在华政策有了“隐身优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人、文化协会、日企等渠道,影响中国的舆论走向、政策制定,甚至在关键议题上“带节奏”。   但如果这些渠道被切断,日本在华的“影响力”就大打折扣,只能老老实实回到“明牌对决”的轨道上。   这些年,日本对中国的渗透,早就从“军事硬碰硬”变成“文化软侵蚀”和“经济暗控制”了。   他们用动漫、美食、科技产品吸引年轻人,用媒体人、文化协会影响舆论,用日企、贸易机构收集情报,这些手段看着温和,其实像“软刀子”一样,慢慢消解着中国的文化认同、经济安全和国家意志。   但更危险的,是那些藏在暗处的“硬钉子”,日本间谍、非法测绘、情报机构,他们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一旦被利用,后果不堪设想,中国这些年加强反间谍立法、严查日本人学校、清理媒体界的“精日分子”,就是在拔这些“硬钉子”。   日本最怕的,就是中国真动真格,把这些渗透网连根拔起,因为一旦失去了这些“眼睛”和“耳朵”,他们在华政策的“底气”就没了,只能被迫回到“合规合作”的轨道上。   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打破日本“隐身优势”、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历史早就证明,对日本的渗透,不能有半点侥幸,从明朝的倭寇侵扰,到近代的全面侵华,再到如今的隐秘渗透,日本的“野心”从来没消失过。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警惕,用法律和制度织密安全网,让这些“钉子”无处可藏,毕竟,在国家安全面前,任何“温情脉脉”的幻想,都可能是要命的陷阱。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