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

萧兹探秘说 2025-11-04 16:09:01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供应,他们将束手无策!”不仅如此,他再一次强调:“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对此,比亚迪总裁霸气回怼:“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张忠谋敢说这话,确实有台积电的家底撑着。去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里,台积电一家就占了七成多份额,3纳米产线刚量产就被苹果、英伟达抢着下单,连三星都得跟在后面喝汤。最狠的是去年初,它直接停了对大陆14纳米以下制程的供应,明摆着是跟着美国的禁令走,想攥着高端芯片的喉咙拿捏人。可他忘了,芯片行业从来不是“一家独大”就能通吃的江湖。 比亚迪的反击可不是嘴硬。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以前车规级芯片确实依赖进口,可台积电一断供,比亚迪转头就把自家IGBT芯片产能拉满。现在旗下的汉、唐系列车型,芯片自给率超过80%,连电机控制器里的核心芯片都能自己造。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把多余的芯片卖给了长城、吉利,从“被卡脖子”变成了“供货方”,这波操作直接打了“断供论”的脸。 张忠谋强调“美国人”身份,大概是想抱紧美国的大腿,可他没算到大陆市场的分量。要知道,全球每三块芯片就有一块卖到大陆,台积电断供后,自己的12英寸晶圆产线利用率一度掉到了60%,不得不降价接一些成熟制程的订单。反观大陆这边,中芯国际的14纳米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连以前瞧不上的28纳米制程都成了香饽饽,汽车、家电企业拿着现金排队等货,反而把成熟制程的市场做火了。 再说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高端制程,其实也不是所有领域都离不开。手机、AI服务器确实需要3纳米、5纳米,但像智能电表、工业机器人,28纳米芯片就够用了。大陆企业现在的思路很清晰:你卡高端,我就把成熟制程做精做透,先保住民生和工业的基本盘,再慢慢啃高端这块硬骨头。 今年上半年,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良率又提升了10个百分点,虽然跟三星还有差距,但已经能满足国内一半的固态硬盘需求,这就是步步为营的底气。 张忠谋可能低估了大陆产业升级的狠劲。以前大家觉得光刻机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可现在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光刻机已经能稳定出货,虽然比荷兰ASML的EUV差远了,但至少把“卡脖子”的口子撕开了一道缝。还有华为海思,就算不能生产高端芯片,也在全力研发Chiplet(芯粒)技术,把多个小芯片拼成一个“准高端”芯片,照样能满足部分场景的需求。 说到底,芯片不是什么“神造之物”,而是无数工程师熬夜画版图、调参数熬出来的。张忠谋当年能把台积电做到全球第一,靠的是技术积累和市场机遇;现在大陆企业缺的只是时间,不缺的是破局的决心。 等到哪天大陆的芯片全产业链真正跑通了,再回头看那句“断供就束手无策”,恐怕只会成为科技史上一个尴尬的注脚。毕竟,人类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封锁实现的,而是靠不服输的劲头逼出来的。

0 阅读:59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