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核水都两年了,当初各国抢着禁它海鲜的架势还历历在目,如今核水早扩散到不少海

萧兹探秘说 2025-11-04 15:02:19

日本排核水都两年了,当初各国抢着禁它海鲜的架势还历历在目,如今核水早扩散到不少海域,可日本海鲜不仅不愁出口,大家照样吃得起劲,难道这小日子真的另辟蹊径,玩出了什么绝活儿? 当初刚排核水时,中国、韩国直接下了禁令,欧洲超市里的日本海鲜也被扔进角落,眼看水产行业要凉,日本转头就抱上了西方的大腿,尤其是美国,那波操作堪称“利益互换教科书”。 日本很清楚,美国是全球海鲜消费大国,拿下美国市场就等于稳住了半壁江山。于是它主动找上门,一边承诺加大进口美国的牛肉、玉米,给美国农场主让利,一边哭着喊着说“核检测绝对严格”,硬生生说服美国降低日本海鲜进口关税。 这一下,日本海鲜在美国市场直接有了价格优势——同样一斤青花鱼,越南货、韩国货关税都比日本货高,到手价自然更有竞争力。2022年美国就已是日本海鲜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达539亿日元,两年后更是持续增长,加州的寿司店甚至专门挂出“日本直供海鲜”的招牌,生意火得不行,毕竟便宜又能蹭“进口”的噱头,商家才不管背后的隐患。 搞定了美国,日本又把主意打到了东南亚。知道东南亚国家爱吃海鲜,但检测标准宽松,还缺资金技术,日本就装起了“好心人”。它联合当地进口商、餐厅搞促销活动,比如在泰国举办“扇贝节”,专门推广日本扇贝,还邀请东盟四国的媒体、网红去北海道参观海鲜生产过程,让他们拍视频带货,硬生生把日本海鲜的名气打了出去。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掏出真金白银补贴,之前就承诺追加207亿日元扶持渔业,其中就包括开拓海外替代市场的专项资金,只要东南亚商家卖日本海鲜,就能拿到返利。这么一来,曼谷、雅加达的海鲜市场里,日本产的金枪鱼、扇贝全摆到了C位,摊贩们拿着日本给的“合格证明”吆喝,消费者看着新鲜,也就忘了当初核水的事,掏钱就买。 光靠别人松口还不够,日本自己在“表面功夫”上做足了文章。所谓的“核检测”,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福岛周边海域的鱼,原本要检测多项辐射指标,现在只盯着氚含量,对钴-60、锶-90这些半衰期更长的核素故意回避,2023年甚至被爆篡改碳-14检测数据,把超标值改成“未检出”。 而且检测频率极低,大多是抽检,碰到不合格的就偷偷销毁,对外只字不提,2021年就曾在福岛近海捕获放射性铯含量超标的许氏平鲉,时隔两年又再次发现类似情况,可见其检测体系漏洞百出。更鸡贼的是,它还给海鲜换名字,把福岛产的比目鱼改叫“深海珍宝比目鱼”,普通消费者哪分得清,看着包装精美,就以为是安全的好货。 还有个关键原因,就是时间磨平了大家的警惕心,再加上日本刻意淡化风险。刚排核水那阵,全网都在骂,现在两年过去,国际新闻一波接一波,核水的事早被其他热点盖过去了。可实际上,核污染一直在扩散,绿色和平组织检测发现,福岛沿岸的海藻辐射超标50倍,放射性物质还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加拿大西海岸的鲑鱼、美国夏威夷海域都已发现异常放射性核素,源头直指福岛。 但日本拿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符合安全标准”报告当挡箭牌,尽管这份报告被质疑未覆盖全部风险,却还是成了它忽悠各国的“护身符”。超市里摆着“经过严格检测”的日本海鲜,价格又比国产的稍低,不少人也就懒得深究,心想“吃一次两次也没事”。 说到底,日本海鲜不愁卖,根本不是什么“另辟蹊径”,就是靠利益捆绑拉着美国、东南亚下水,靠虚假检测和营销忽悠消费者,再用时间淡化风险。它不靠真本事,专挑规则的漏洞钻,靠着忽悠和让利,硬生生把有隐患的海鲜卖成了“香饽饽”。 只是这核污染的账,不是靠忽悠就能抹平的,绿色和平组织早就警告,这些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现在大家吃得痛快,说不定哪天就会为这份“侥幸”买单,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0 阅读:5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