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赞!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

炎左吖吖 2025-11-04 11:03:07

人民日报怒赞!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警察的回应让人破防!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盯着手机屏幕,看着信息十分犹豫。 这条没头没尾的求助:“我们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 最终还是发了出去。 发完他盯着对话框,心跳得厉害:“要是太麻烦人家……算了。” 吾卜力艾散的家,在阿热勒乡拜什托格拉克村。 父亲早年间因病离世,母亲祖来罕·艾合买提靠种3亩玉米地,拉扯他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专。 吾卜力艾散说:“妈总说,玉米熟了,我放假回来帮忙,她就不用那么累。” 可今年课程紧,实训、考试排得满满当当,他实在抽不开身。 夜里躺在宿舍,他总想起母亲的背影。 弯腰掰玉米时,腰椎的老毛病犯了,直不起身。 去年收玉米,邻居帮忙才把最后一袋扛回家。 今年雨水多,玉米长得密,她一个人得弯多少次腰? “要不……请假?” 他翻着课表,又摇头,“实训课老师说缺了影响毕业。” 犹豫了半个月,他咬咬牙,在于田公安局的视频号下敲下那行字,没留全名,只敢说“阿热勒乡的学生”。 这条留言,没被淹没在评论区。 于田县公安局的宣传民辅警刷到时,直觉“不对劲”,字里行间透着焦急。 他们顺着账号信息找到吾卜力艾散,电话一接通,就听见他解释:“我妈一个人,地里有3亩玉米……我实在回不去……” “放心,我们帮你。” 民警没多问,立刻核实信息。 玉米地位置、成熟程度、老人的身体状况。 “3亩地,估计得收两天。”“老人腰椎不好,别让她弯腰太久。 ”民辅警们在群里商量着,很快定了方案。 20余名警力,带镰刀、脱粒机、防水布,当天下午就出发。 “别怕麻烦我们,你安心上课。” 电话那头的承诺,让吾卜力艾散红了眼眶。 驱车两个多小时,警车停在村口。 此时,祖来罕正蹲在地头揉腰,看见穿警服的队伍时,瞬间愣住了。 “是吾卜力艾散的同学吗?” 她不敢认,直到民警喊出她的名字。 老人站起来拉着民警的手直抹眼泪:“我正愁咋办……你们咋来了?” 没人接话,民辅警已经钻进玉米地。 年轻的辅警挥镰刀最快,玉米秆“咔嚓”倒下一片。 年长的民警扛起鼓鼓的麻袋就往前走,女民警蹲在地头,指甲缝里全是泥。 有民警笑着抹汗,手底下的活计没停。 祖来罕端来茶水,他们摆摆手:“收完再喝,您歇着。” 不到一下午,3亩地的玉米全收完了。 民警没走,又帮着把玉米运回家,在院子里码成小山,再盖上防水布。 电话拨通时,吾卜力艾散正在实训楼上课。 听筒里传来母亲的笑声:“娃,警察同志帮我收完玉米了!还帮我码得整整齐齐……” 他激动的对着电话反复说:“谢谢”。 “以后家里不管啥困难,直接打派出所电话。”民警在电话里说,“我们随叫随到。” 这不是于田公安第一次“跨界”帮忙。 秋收时节,当地不少农户因子女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犯难。 公安局早有准备,50余名警力组成“助农帮扶队”,分成3个小组,主动进田间。 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从收割到搬运全程包办。 种植面积大的家庭,协调邻里搭把手,甚至连晒粮场地不够,他们都帮忙联系村集体仓库。 网友看到现场照片,留言炸了锅:“警服上的泥土,是最亮的勋章!” “这才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样子!” 于田公安没说过什么漂亮话,他们的“为人民服务”,藏在帮老乡收玉米的汗水里,在替留守老人修漏雨的屋顶时,在给迷路的大爷指回家的路上。 吾卜力艾散后来在朋友圈写:“以前觉得‘警察’是电视里的威严形象,现在才懂,他们是能帮你收玉米的‘邻居大哥’。” 于田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恰恰是最动人的“警民同心”。 主要信源:(极目新闻——人民日报怒赞!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的最新相关信息)

0 阅读:2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