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亏虚日久别瞎补!先通再补,比吃十斤附子还管用 很多人五脏亏虚后,总想着“多

陈科普 2025-11-03 20:57:20

五脏亏虚日久别瞎补!先通再补,比吃十斤附子还管用 很多人五脏亏虚后,总想着 “多吃补药就能补回来”,结果像案例里的患者那样 —— 吃了一堆补阳药,反而功能更差、怕冷尿频没缓解,还越来越乏力。其实这就像家里的水管堵了,只一味加大水压(进补),不仅冲不开堵塞,还可能撑坏水管(加重身体负担)。亏虚久了,关键不在 “补多少”,而在 “先通开”,让身体能接住补进去的养分,具体往下看: 一、为什么补不进去?看舌象,3 个 “堵塞点” 一目了然 案例中患者补阳无效,根源全在舌象里藏着的 “堵塞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补药只会变成 “垃圾” 堆积体内,反而加重亏虚: 1. 舌根厚腻:下焦痰湿堵了 “阳气通道” 舌根对应下焦(肾、膀胱等),厚腻苔是痰湿的信号。患者怕冷、功能差,本是阳虚的表现,但下焦痰湿像 “泥巴” 一样裹住阳气,让阳气没法到达宗筋(支撑功能的关键部位),自然 “补阳没用”。此时再吃附子这类大热补阳药,只会让痰湿被 “烤得更黏”,淤堵更严重,功能问题更难改善。 2. 舌中裂纹:脾胃虚弱堵了 “药力吸收通道” 舌中对应脾胃,裂纹是脾虚、津液不足的表现。脾胃是 “气血生化之源”,也是 “药力吸收的中转站”—— 吃进去的补药,需要脾胃运化才能转化为身体能利用的养分。患者舌中裂纹说明脾胃虚弱到没法正常工作,补药吃进去不仅吸收不了,还会变成 “痰湿” 堆积(就像消化不良的食物会积食一样),反而加重乏力、没精神(脾虚气血造不出来)。 3. 舌边鼓胀 + 舌尖发红:肝气堵了 “输送通道”+ 阴液虚生了 “虚火障碍” 舌边鼓胀是肝气不舒的信号:肝主疏泄,负责把气血、药力输送到全身。肝气堵了,就像 “运输路断了”,补药即便被脾胃吸收一点,也送不到需要的地方(比如肾、宗筋),全堵在半路; 舌尖发红是阴液亏虚生虚火:长期亏虚会耗伤阴液,阴不足就容易生虚火。虚火会 “扰动心神”(导致想法多、难安),还会 “扰动精关”(导致时间短),此时再用大热补阳药,相当于 “火上浇油”,虚火更旺,症状更乱。 二、调理关键:“先清后补,通中兼补”,3 步打通吸收通道 五脏亏虚久了,必然是 “虚中夹实”(虚是亏虚,实是痰湿、气滞),所以调理不能只补,要按 “先通障碍、再补根本” 的顺序来,案例中用 “柴胡疏肝散 + 六君子汤 + 桂附地黄汤” 辨证加减,正是这个思路: 第一步:通肝气 —— 用柴胡疏肝散 “打通运输路” 柴胡疏肝散的核心作用是疏肝理气:用柴胡、香附、枳壳把堵着的肝气疏开,就像 “清通运输路”,让后续的药力、气血能顺畅输送到全身。同时方中川芎能活血,帮肝气疏泄更顺畅,避免气滞生瘀,从根源解决 “舌边鼓胀” 的问题,为 “补” 扫清输送障碍。 第二步:通脾胃 —— 用六君子汤 “修复中转站”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能健脾化痰湿: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胃,修复 “气血生化和药力吸收的中转站”,解决 “舌中裂纹” 的脾虚问题,让身体能接住补进去的养分; 陈皮、半夏能化掉脾胃里堆积的痰湿(包括之前吃补药没吸收变成的痰湿),解决 “舌根厚腻” 的部分痰湿问题,避免痰湿再堵阳气。 这一步相当于 “先修好中转站、清走站内垃圾”,让后续的 “补” 能真正被利用。 第三步:补根本 —— 用桂附地黄汤 “温和补阳” 等肝气通了、脾胃能运化了,再用桂附地黄汤补阳: 桂附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肾阴)的基础上加了肉桂、附子,既能补阳,又有阴液打底,不会像单纯补阳药那样燥烈伤阴; 此时因为前面 “通” 好了,补进去的阳气能被肝气输送到下焦,温化剩余痰湿,改善怕冷、尿频、功能差的问题,还不会生虚火(因为有阴液滋养),正好对应 “舌尖发红” 的阴虚问题。 三、重要提醒:2 个 “不” 原则,避免调理走弯路 不盲目用 “大补药”:像附子、人参这类大热大补的药,只适合 “纯虚无实” 的情况(比如舌淡白无苔、无痰湿气滞),若有痰湿、气滞,用了只会加重淤堵,越补越差; 不跳过 “通” 直接补:不管是补阳、补阴还是补气血,先看舌象 —— 若有厚腻苔、舌边鼓胀、舌中裂纹等 “堵塞信号”,先通肝气、健脾胃、化痰湿,再补才有效; 辨证加减是关键:案例中的方剂组合不是 “固定公式”,比如痰湿重的人可能要加藿香、佩兰,阴虚重的人可能要减附子用量,必须结合个人舌象、症状调整,切勿自行配药。 如果你的身体也有 “补不进去” 的情况 —— 比如吃了补药没效果,反而乏力、腹胀、上火,不妨先看舌象:有没有舌根厚腻、舌边鼓胀、舌中裂纹?找到 “堵塞点”,先通再补,才能真正把亏虚的五脏补回来。

0 阅读:1
陈科普

陈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