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1-03 17:58:01

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处理言辞的时代,新加坡领导人如此直白地对中国提出要求,确实不常见。他提出的那个“东西”,听起来也颇为抽象——“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2025年10月15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一开口,就让不少人觉得意外。在这种大国都忙着措辞委婉、避免直接表态的国际场合,他居然直白地把话头对准了中国,还明晃晃提出要求——想护着全球和平,中国得先放弃“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这话听着挺冲,毕竟新加坡向来擅长在大国之间找平衡,这么不留余地的说法,确实少见。 尚达曼的发言并非孤立观点,他同期还提出“美中交界带”概念,主张中美在竞争中实现共赢。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源于新加坡作为贸易枢纽的生存逻辑。 “自给自足”被贴上“过度”标签并不客观。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最能说明问题,我们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水稻、小麦自给率超95%。 这些数据背后是14亿人吃饭的底线。曾经有过演习中GPS信号被切断、导弹失去定位的教训,让我们深知核心领域自主的重要性。 中国的自主可控从未走向封闭。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9.4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所谓“过度”的说法,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部分国家搞技术封锁,仅2024年就新增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3项,自主是被迫应对的选择。 尚达曼的立场带有鲜明的国家印记。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90%以上的物资依赖进口,自然格外看重全球供应链的开放性。 中国的自给自足反而保障了全球稳定。数据显示,若中国停止粮食出口,全球将有近10%的人面临生存危机,国际粮价可能飙升。 我们的自主与开放始终并行不悖。北斗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主动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并未像GPS那样搞信号封锁。 评判政策是否“过度”,应看其本质与效果。中国的粮食储备足够全国吃一年以上,这种保障恰恰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部分国家将技术垄断当作筹码,中国的自主研发打破了这种霸权。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提升至28%,让国际芯片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尚达曼的发言或许有提醒之意,但忽视了中国的现实处境。一个国家的政策选择,从来都是基于自身安全与发展的综合考量。 中国从未放弃全球化理念。2025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15%,累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践行着开放共赢。 “过度”的指责更像是对中国发展的误读。我们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在非关键领域充分开放,这种平衡正是成熟大国的理性选择。 全球和平的根基是尊重各国主权与选择,而非强求一致的发展路径。中国用自身实践证明,自主与开放可以并行,安全与共赢能够兼顾。 真正威胁全球和平的,是单边主义与技术霸权,而非各国为保障安全的合理举措。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这一事实有目共睹。新加坡发展策略 新加坡‬‬‬‬ 新加坡战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