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实力和地位的角度,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了一句心里话!他说,中国可以做任何事不以

红楼背疏影 2025-11-03 15:17:53

站在实力和地位的角度,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了一句心里话!他说,中国可以做任何事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情肯定没人干! 从卢比奥提及的“不赚钱就不干”的美国现状来看,F-35战斗机项目是典型案例。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2025年最新报告,这款被美军寄予厚望的五代机,全服役周期成本已突破2万亿美元,较2023年预估上涨25%。 更突出的问题是,全速生产批准半年后,新下线战机仍处于积压状态——TR-3软件更新和F135发动机升级两大关键技术难题尚未解决,导致无法交付。 问题根源在于军工复合体的“盈利优先”原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尽早获取订单,在技术未成熟时仓促启动项目,将大量未经验证的新技术集成至机身。 结果首飞19年后,战机仍带着800多项已知缺陷服役。维修环节中,公司为垄断售后利润,刻意加密维修数据,导致美军无法自主维修,只能高价委托厂商,单架机年均维护费达360万美元,为F-16的三倍。 这种“盈利至上”的逻辑,上世纪已对美军造成过严重影响。上世纪80年代的“科曼奇”武装直升机项目,由洛克希德与波音联合研发,研发过程中为追求技术领先不断增加功能,单价从最初的1200万美元攀升至5900万美元。 2004年项目终止时,累计投入69亿美元仅产出11架原型机。美军需求的“低成本侦察直升机”未能实现,两家企业却通过研发合同获得丰厚收益。 再看卢比奥羡慕的“不计成本”,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最有说服力。1994年北斗一号启动时,国外专家直言“没有200亿美元搞不成”,而且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商业回报。 当时国内不少人反对,觉得不如买美国的GPS。但军方坚持“导航权不能握在别人手里”,硬是从每年有限的国防预算里挤出资金,一步步推进。 2007年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发射失败,核心部件出现故障。科研团队主动进驻实验室,24小时轮班攻关,半年内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些工程师的薪资不足同类外企三分之一,无人计较加班费,更未核算短期投入产出比。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累计投入约120亿美元,较国外预估降低40%,且实现GPS不具备的短报文通信功能,美军评估认可“北斗使解放军战场通信效率提升3倍”。 2025年美国《国防新闻》披露,F-35核心芯片依赖中国台湾地区代工,而中国歼-20芯片已实现100%国产化。并非美国缺乏自主意愿,而是芯片厂商认为军用芯片订单量小、利润低于民用手机芯片,因此缺乏投入动力。 中国为突破芯片封锁,2020年启动“军工芯片专项”,即便初期良品率仅30%,仍坚持批量生产,目前不仅满足歼-20、山东舰需求,还实现对巴基斯坦、沙特等国的出口。 历史上这样的对比案例更不少见。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后,因为后续商业开发前景不明,相关技术就束之高阁,连登月舱的制造图纸都丢了不少。 而中国嫦娥工程从2004年启动,一步步从绕月到落月再到采样返回,看似进度慢,却把每一步的技术都消化吸收,现在月球车的移动系统、无人采样技术,都直接应用到火星探测和深空探测中,形成了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 中国的“不计成本”并非盲目投入,而是着眼于“战略全局”。以北斗系统为例,前期投入巨大,但目前已带动超过4000亿元相关产业发展,智能手机、农业机械、远洋航运等领域均高度依赖北斗。 美军亦意识到此问题,2025年特朗普政府出台《军工技术转化法案》,要求洛克希德、波音等企业推动军用技术民用转化,但成效有限——技术改造需前期投入,且短期盈利不明,企业缺乏动力。 2025年9月,沙特宣布采购12套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放弃美国“爱国者”。核心原因在于成本差异:“寂静狩猎者”单次拦截成本仅3美元,而“爱国者”单枚导弹造价达300万美元。 美国厂商具备研发低成本系统的技术能力,但因判断利润空间有限,未开展针对性研发。中国为开拓国际市场,耗时10年优化成本控制,即便初期盈利微薄,仍坚持降低技术门槛。 但不应片面推崇中国模式,美国“盈利导向”亦存在优势。以无人机领域为例,美国大疆公司依托民用市场利润反哺研发,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美军亦大量采购其民用改装无人机。 中国当前也在调整策略,2025年发布《军工技术民用转化指导意见》,推动军用技术市场化应用,实现“战略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中国并非“不以赚钱为目标”,而是不将“短期盈利”作为唯一目标;美国并非“不赚钱就不干”,而是受资本约束,难以兼顾长期战略。 未来军事科技竞争中,既需中国“不计一时之利”的战略定力,亦需借鉴美国市场驱动的创新活力。但可以明确的是:仅关注短期收益、忽视战略价值的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终将处于不利地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