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农村四哥做了70碗盐菜扣肉,我忍了 看到在集市上赚了1000多块钱,我也忍了

宇宙第一探索空间站 2025-11-03 12:46:48

看到农村四哥做了70碗盐菜扣肉,我忍了 看到在集市上赚了1000多块钱,我也忍了 可是看到有人说他是三无产品,告一个准,我实在忍不住了 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刷到四哥卖扣肉的视频,看着70碗全卖光,还收了一千多块,第一反应是“哇,这钱也太好赚了吧”?结果我仔细算了算背后的账,瞬间就郁闷了——根本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回事儿!说实话,现在好多人看别人做点小生意就觉得“躺赚”,但里面的辛苦,没经历过的人真的不懂。 农村四哥花780块买肉、盐菜这些原材料,做了70碗扣肉,这点视频里都拍了。然后他把扣肉装瓷碗,一半放箱子,一半搁蒸笼保温,扛着两筐就去摆摊了。刚放下没多久,就有个大哥过来问价,一听20块一碗,直接买了4碗,四哥说这是开门红,我当时还想“今天肯定顺顺利利”。 然后你猜怎么着?半小时不到,摊位前就围满了人,有带小孩的妈妈,还有爷爷奶奶辈的,你一句“要两碗”,他一句“来三碗”,递钱的、接扣肉的,忙得不可开交,那场面是真热闹!箱子里的扣肉很快卖完了,四哥得从蒸笼里拿,这时候有个年轻人主动过来帮忙搬碗,四哥还特地说了声“谢谢”,说实话,这小伙子是真给力!不过人太多也麻烦,有人伸手拿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碗,扣肉洒了点,四哥说下次必须让大家排队,不然太乱了。最后70碗全卖完,手机收了1100,现金300多,合计超1400,收拾收拾就回家了,看着是挺完美的对吧? 我之前也帮我姨卖过手工酱菜,她自己腌的萝卜干、辣椒,一瓶卖15块,当时我以为“一天卖20瓶就能赚300”,结果算完账才知道有多坑。姨每天凌晨4点起来切菜、腌菜,瓶子要消毒,还要骑电动车去早市,油费、摊位费、瓶子钱加起来,隐性成本比想象中高多了,最后算下来时薪还不到50块,比我去超市兼职还低,当时我就崩溃了,原来看着赚钱的生意,背后全是辛苦! 网友盯着780成本、1400营收,算出620利润,就喊“划得来”,我晕,他们是不是忘了算隐性成本啊?四哥凌晨3点就起床了,切肉、腌肉、切盐菜就得1小时,炒糖色、熬酱汁又得1小时,光准备工作就耗2小时。然后搬蒸笼、箱子来回跑3趟,煤气费得50吧?瓷碗是租的,一天30,70份一次性筷子20,还有去摆摊的交通费、摊位占用费,加起来至少200块,这些都没算进去啊! 扣除隐性成本,利润就剩420了,按出摊6小时算,时薪才70块,比城里餐馆帮厨的80-100块还低。有人说“总比种地强”,种地每亩年收也就1000,时薪更低,但反对的人也有道理:要是扣肉因为“三无”被举报,按《食品安全法》得一赔十,每碗赔200,620块利润也就够赔3单,要是真出事儿,这不白干了吗?我妈之前跟我说“做事要留余地,不能只看眼前的赚头,得想后面的风险”,现在想想真是这话,你说这钱赚得悬不悬? 有网友说“去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告一个准”,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说预包装食品得标生产日期、配料表这些,四哥的扣肉没包装没标签,就是“三无产品”,得一赔十。但也有网友反驳,说四哥的扣肉是家庭厨房做的,跟“农村妈妈在家做的扣肉”一样,要是非得印包装、贴标签,成本上去了不说,那股子家常味儿也没了,多可惜啊! 更扎心的是城乡对比,你去城市超市看,预制扣肉一碗卖38,配料表上焦糖色素、防腐剂一大堆,就因为符合预包装要求,没人骂;四哥的扣肉没添加剂,就因为“三无”被说“该赔”,不是吧?这也太双标了吧?争议的核心不就是监管标准嘛——是对所有食品“一刀切”,还是给农村手作留点儿弹性空间?毕竟那些带着烟火气的手作,吃的就是个“放心”和“家常”,真要是按工业化标准来,反而没意思了。 还有其他网友的反馈也挺有意思,泸州的网友说“下次来提前发视频通知啊”,想专门去买;有人说扣肉“颜色没整巴适”,没有网红扣肉那么红亮,我倒觉得,那些红亮的说不定加了色素,四哥的虽然颜色普通,但吃着放心啊!还有人说视频里有个年轻人拿了20块没给就走了,疑似逃单,另个网友算“应收1430,实得1410,少了20”,这事儿也说不清,是忘了给还是故意的?谁也不知道。 总之,四哥卖扣肉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藏了好多矛盾:利润到底够不够?合规和家常味儿怎么平衡?外观和口感哪个更重要?这些问题没统一答案,但我想给四哥提个小建议——要是想合规,其实不用搞多复杂的包装,弄个简单的贴纸,写上“制作日期:X月X日,配料:猪肉、盐菜、酱油”,成本不高,也能避免被举报,你说对吧?

0 阅读:21
宇宙第一探索空间站

宇宙第一探索空间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