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 7 月初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节目里,主持人抛出了个尖锐问题:“台海要是打起来,澳洲会出兵吗?” 问这话的时候,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提名人科尔比刚在亚太窜访完,一路逼着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 “军事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科尔比背后还带着筹码:奥库斯核潜艇项目的推进速度、美军在澳北部基地的建设审批,都跟这次表态挂钩。 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的回应没给任何含糊空间:“假设性问题没必要讨论,出兵得看当时民选政府的决定。” 这话听着软,实则硬得很 —— 潜台词就是 “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更巧的是,当天距离总理阿尔巴尼斯抵华刚过去 24 小时,后者正带着清洁能源、旅游合作的议题在上海谈合作。 后来驻美大使陆克文又补了句更妙的:“保持不可预测性不是坏事。” 等于把华盛顿扔过来的球原封不动踢了回去。 澳大利亚这态度可不是一时冲动,账本早算得明明白白。 2024 年南澳州光是对华出口就飙到 44.3 亿澳元,一年涨了 45%,全国范围内对华贸易直接给每个澳洲家庭多挣了 2600 澳元,还撑起近 60 万个工作岗位。 铁矿石、液化天然气这些命脉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市场占了三分之一的出口份额。 前两年红酒、牛肉被卡的时候,美国连句实在话都没有,现在好不容易 350 家酒商重返中国市场,龙虾也恢复了检验检疫,谁愿砸自己饭碗?阿尔巴尼斯访华签的那些绿色矿产协议,可是关系到未来十年的经济底气。 华盛顿自己的话更让澳洲寒心。 3 月的国会听证会上,科尔比白纸黑字写着:“明确承诺保卫台湾成本大于收益。” 他的同事达默更直接,说就算台湾有事,美国人照样过日子,犯不着 “折断矛头”。 这就滑稽了,自己都不想下场,倒要盟友冲在前头当炮灰? 二十年前的账澳洲还没忘。 跟着美国打阿富汗、伊拉克,前后投了 100 亿澳元,41 名士兵送了命,最后啥好处没捞着,还落了个滥杀平民的坏名声。 国内民意更不答应,2025 年 6 月的民调显示,七成以上的人反对卷入台海冲突,八成想跟中国好好合作,主流媒体全在骂美国 “制造对立”。 再说了,1951 年签的《澳新美安全条约》里,压根没把台海划进防御范围。 美国现在逼着澳洲表态,无非是想把盟友推到第一线当挡箭牌。 可不止澳洲不接招,日本说 “得看实际风险”,韩国干脆不吭声,马来西亚总理直接说不想当 “大国博弈战场”。 科尔比们大概没搞懂,现在的澳洲早不是当年那个跟着跑的小弟了。 阿尔巴尼斯一边跟中国签贸易协议,一边加快本土导弹生产,心里门儿清:联盟关系要维持,但自家利益得攥在自己手里。 华盛顿不高兴归不高兴,真要把澳洲逼急了,奥库斯少了这个南太平洋支点,战略布局就得塌一角。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社论说得挺实在:“没人想跟中国翻脸,但更没人愿意替美国的野心买单。” 康罗伊在节目里没明说的那句潜台词,其实全国都听得懂 —— 真到了那一步,选票和饭碗,永远比华盛顿的脸色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