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统一台湾势不可挡,而且不会等待太久。为此美国正在为中国统一

史鉴奇谈 2025-11-02 21:07:19

美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统一台湾势不可挡,而且不会等待太久。为此美国正在为中国统一台湾做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芯片工厂的建设。   看起来美国确实在紧锣密鼓地推动芯片产能转移,这动作背后有着很强的战略焦虑。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就公开表达过担忧,她认为如果中国统一了台湾并掌控台积电,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毁灭性冲击,因为美国有高达92%的尖端芯片依赖台积电供应 。这种依赖让美国觉得非常不安全。   美国对台积电的企图其实早有端倪。早在佩洛西窜访台湾的时候,她与台积电董事长的会面就透露出关键信息,当时美国正全力说服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去美国建厂 。在美国看来,台湾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地位,有点像沙特阿拉伯在欧佩克里的角色,掌握着某种“定价权” 。这种战略价值让美国觉得必须把芯片产能控制在自己手里。   芯片这事儿对美国来说太重要了。半导体不仅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心脏”,还具有关键的军事用途 。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官员就意识到他们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严重依赖亚洲供应链,这种脆弱性让美国寝食难安 。所以美国才会这么急切地想要重构芯片供应链。   美国推动芯片产业回流的力度越来越大。他们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拿出520亿美元补贴半导体制造,但附加条件是接受补贴的企业不能为中国生产先进芯片 。这明显是要企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台积电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了工厂,第一座厂计划2024年投产 ,而且还要继续增建新厂 。   不过美国这波操作也面临不少实际问题。台积电自己都承认在美国建厂是“政治驱动”,成本远高于预期 。美国在半导体产业链所需的人才、劳动力、物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 。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曾直言半导体本地化不仅不会增加供应链弹性,反而可能降低弹性 。这就很讽刺了,美国想靠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更让台湾方面担忧的是,美国对芯片产能的追求越来越直接。近期美国官员甚至提出要与台湾在芯片生产比例上“五五分”,要求美国本土必须拥有50%的芯片产能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得更直白,全球经济最严峻的风险就是99%的高效能芯片都在台湾生产,从风险管理角度,美国必须将30%-50%的需求带回国内或盟友那里 。   美国这种急切心态背后,反映出他们对台海局势的预判。一些美国政治精英曾公开声称,宁可摧毁台积电的工厂,也不会让这些工厂落到大陆手中 。这种极端言论虽然引发争议,但确实暴露了美国的战略考量。台湾舆论界因此出现了“弃台论”的讨论,担心美国在掏空台湾的先进科技后,可能不会承诺保护台湾 。   台积电目前正“积极”服从美国的战略选择,将先进产能向外转移 。除了美国,日本也是重要目的地。台积电在日本的第一座工厂预计2024年底投产,还计划建设第二座和第三座工厂 。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台积电在美日将有6座工厂,但台湾本岛仍会有13座工厂,依然是生产重镇 。   美国这种强势推进芯片本土化的做法,其实暴露了他们的深层焦虑。随着中国科技实力飞速增长,美国不仅担心失去科技霸权,更担心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落于下风 。但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各国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对华实行技术封锁无异于作茧自缚 。   芯片产业高度全球化,一个先进芯片的生产需要1000多个工序,超过70次跨境合作才能完成 。美国想通过“芯片法案”和“芯片四方联盟”改变这一现实,难度非常大 。就连欧盟都推出了自己的芯片计划,斥资5000亿欧元打造欧洲的半导体生态系统,打破美国垄断 。   对美国来说,最棘手的问题可能在于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范式转变的前夜。随着技术扩散和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未来20年全球很可能出现新一轮产业生态演化 。美国现在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当前技术路径,可能未来会发现这些投入变成了“落后产能” 。这种不确定性让美国的芯片梦充满变数。   但美国似乎铁了心要继续推进芯片本土化。这不仅是经济考量,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美国正试图通过“小院高墙”策略保护关键技术,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体系 。这种思路是否行得通,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更广的视角看,美国对芯片的执着反映了其对霸权衰落的焦虑 。美国希望借助产业政策改造国内市场环境和基础条件,吸引芯片厂商赴美投资 。但这种做法在国内面临政治阻力,在国际上引发补贴竞赛,效果如何还很难说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