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专家KathleenTyson11月2日发文写道:“安世中国将恢复每月

史鉴奇谈 2025-11-03 15:07:25

国际金融专家Kathleen Tyson11月2日发文写道:“安世中国将恢复每月60亿个组件的全球供应,所有芯片均来自中国。与安世中国公司签订合同,否则停止工业生产。只接受人民币付款。再见,欧洲。你又输了。”   这事儿得从2025年9月底说起,当时荷兰政府出手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暂停了中方CEO的职务,试图掌控这家公司。   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一举动直接促成了安世中国在10月23日宣布独立运营,并恢复供货,而且所有交易只接受人民币结算。   荷兰政府当时搬出的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援引的还是一部上世纪的法律,这操作看起来挺强硬,但实际上却漏算了一步关键棋。   安世半导体的命脉其实牢牢握在中国手里,它超过80%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的东莞和惠州工厂,全球汽车芯片有相当大一部分要靠这里出货。   荷兰那边抢来抢去,到头来可能只拿到一个没有实质产能的“空壳子”,真正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线早已扎根在中国。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干预,中国方面的反击迅速而有力。中国商务部很快出台了反制措施,安世中国则直接宣布独立运营,切断了与荷兰总部的财务关联,所有员工工资改由国内发放。   这一招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因为全球汽车产业已经等不起了。   像大众、宝马这样的欧洲车企,由于芯片断供,部分生产线已经面临停产威胁,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安世中国恢复供货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进门必须使用人民币这把“钥匙”。   安世中国要求人民币结算这一招,背后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这不仅能有效规避美元汇率波动和美国潜在金融制裁的风险,还把整个支付流程纳入了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大大增强了金融安全性。   长期以来,半导体贸易几乎被美元和欧元垄断,安世中国的这一举动,等于在坚固的壁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那些急需芯片的欧洲车企为了维持生产线运转,不得不紧急开设人民币账户,学习人民币跨境结算流程。这种由市场实际需求驱动的货币选择,比任何政策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无形中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荷兰政府之前散布安世中国芯片存在质量问题的言论,此刻也显得苍白无力。全球车企用实际行动投票,毕竟稳定的供应链远比政治表态来得实在。   这一事件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当关键产能掌握在手中时,就拥有了制定规则的话语权。安世中国凭借其产能优势,不仅稳定了国内市场需求,还促使国际客户适应中国的交易规则。这种转变意味着,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正从规则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规则的参与制定者。   当然,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已经启动了法律和外交途径进行反击。这一事件也给其他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优化供应链布局、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变得多么重要。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可能会更加区域化、多元化,企业需要为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准备。   回过头来看,Kathleen Tyson那句“再见,欧洲。你又输了”听起来可能有些尖锐,但却指出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当下,那些固守“小院高墙”思维的做法,最终可能真的会在这场产业链重构中逐渐失去优势。从长远来看,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在历史的大逻辑前,局部的“小院高墙”难以持续,最终将会土崩瓦解。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