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舰船燃煤锅炉需要数百号人来填煤,像泰坦尼克号邮轮,因为搭载着29个锅炉拥有1

高干评世界 2025-11-02 18:48:02

早期舰船燃煤锅炉需要数百号人来填煤,像泰坦尼克号邮轮,因为搭载着29个锅炉拥有159台煤炉,所以每天需要消耗高达660吨煤炭。 (搭载煤6611吨)所以光是给泰坦尼克号锅炉里填煤的锅炉工就有280人,日消耗660吨意味着每人每天要往煤炉里填上2吨多的煤。 在那个蒸汽船主导航运的年代,动力系统完全依赖于煤炭的燃烧。 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邮轮如泰坦尼克号,需要上百名工人在锅炉房里轮班作业,仅为了确保船舶能够顺利前行。 这艘邮轮于1912年下水,设计之初就需要大量的煤炭存储以保障其长途航行能力。 搭载的29个锅炉中,有24个是双端式锅炉,每端配有6个炉口,而剩下的5个是单端式锅炉,每个有3个炉口,因此总计为159个炉子。 这些炉子每日不停运转,需要不停地填煤,以保持蒸汽压力和船速。 正常情况下,泰坦尼克号每日消耗600至650吨煤炭,全速行驶时每日消耗可达850吨。 船上共储备了6611吨煤,足以支持约八天航行。 随着航程的增加,为了确保能够按时抵达目的地,还常会额外增加煤炭储备。 锅炉工人的工作极为辛苦,在泰坦尼克号上,专门负责填煤和运输煤的锅炉工人就有280名,这其中包括直接操作炉子的火工和从煤仓运煤的修整工。 按照每日消耗660吨煤的标准,每名工人需处理两吨多的煤炭。 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分成不同班次,以确保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每班工作四小时,还需负责清理燃烧后的灰烬。 要知道,每天有上百吨的煤渣需要人工清理并倾倒到海里。 白星航运公司在招募这些工人时,工资并不高,每月仅五至六英镑,许多工人是从码头搬运工转行而来,体力和耐力是他们的基本条件。 这种状况不仅困扰着邮轮,同样也影响着早期的军舰。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铁甲舰和无畏舰时代,煤炭是主要的动力来源。 船上的锅炉数量多达几十个,因此需要大量的工人操作。 英国皇家海军的巡洋舰每个锅炉房就需要二三十名工人,而战列舰则需要上百名。 以狮级战列巡洋舰为例,船长213米,配备了42个锅炉,需数百名工人轮班操作以维持其正常运行。 狮级舰设计时速为28节,但要达到这一速度,需全力烧煤,全速运行时煤炭消耗可达平时两倍。 狮级舰煤仓储量为3500吨,另加1135吨重油以助燃,提高燃烧效率。 混合燃烧方式有效提升了锅炉效率,而重油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战舰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军逐渐采用油煤混烧的方法来提高效率。 狮级舰在锅炉上添加喷油嘴,将重油作为助燃剂,以提升燃烧效率。 结果是,狮号在日德兰海战中保持了27节的速度追击敌舰,平时巡航时煤耗有所减少。 海军档案显示,这种混烧方式使得锅炉房人手减少了两成,因为煤渣的量减少了,清理工作也变得更快。 法国和德国海军也迅速跟进,在1910年后新建的舰艇上安装喷油装置。 重油的高热值和储存优势显而易见,一吨重油的热值可抵两吨煤,而体积更小,储存空间更省。 海战时,不用频繁停船加煤,舰艇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一战后,海军开始全面转向重油锅炉。 英国海军在1920年代对旧舰进行改装,狮级舰队全面采用油烧系统。 美国德克萨斯号战列舰在1925年完工时,锅炉房的人员减少到几十人,油泵开启后,燃料自动供应,几乎无需人工清理灰渣。 油烧舰每日油耗约600吨,相比煤烧的850吨燃料使用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加稳定。 舰队补给从煤矿转向油田,全球布局变得更加灵活。 二战时期,航母和驱逐舰全面油化,加速至30节以上已成标配。 早期煤船工人的经验被直接应用于油系统的调试中,虽然时代在变迁,他们的努力并未白费。 泰坦尼克号的锅炉工人的故事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海员生活,也反映了行业变革。 船沉后,幸存者回到岸上继续从事他们的本职工作,但行业已经发生了变化。 白星公司后来对奥林匹克号进行改造,人手从280减至80,效率提高了,然而工资并未大幅上涨。 海军在狮级舰退役时拆除锅炉,换上紧凑型油炉,空出的空间用于安装更多火炮。 煤到油的转变促使海运和海军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机械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速度。 那些早期的锅炉工人所经历的辛苦工作,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信源:泰坦尼克号上舱位待遇天差地别,社会阶层划分的缩影-明仔列夫

0 阅读:82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