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分红167亿,小米却是零分红 两种股东回报逻辑太鲜明 格力2024年豪掷167.55亿现金分红,累计分红超1720亿,股利支付率硬生生干到52%以上;另一边是小米上市六年多一分钱现金红利没给过,哪怕2024年现金储备飙到1751亿,照样不派息,这反差简直看傻人! 先说说格力这“现金奶牛”的底气在哪。能这么大方分钱,核心是主业够稳、现金流够硬。2024年格力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25.4%稳居第一,除湿机、电风扇等品类也稳居行业前列,多品类矩阵攒下了厚实的“家底”,货币资金余额就有1139亿,分红根本不影响正常运营。而且格力早把高分红写进“规矩”里,承诺2022到2024年每年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50%,对长线股东来说,这简直是旱涝保收的“定心丸”。 再看小米的“零分红操作”,争议就大了。有人骂“铁公鸡”,毕竟手握千亿现金还不分红,甚至在2025年3月还通过配股募资425亿,难免让股民嘀咕“钱到底用在哪”。但小米的逻辑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智能汽车业务还在烧钱,2024年亏了62亿却还要冲35万辆的年交付目标,手机海外扩张、AIoT生态搭建也得持续砸钱研发。雷军团队更信奉“成长型回报”,觉得把利润投去做创新,让股价和公司价值涨起来,比给点分红更实在。 其实这俩完全是两种股东回报逻辑:格力走的是“稳扎稳打型”,靠成熟主业造血,用真金白银回馈信任长期持有的股东,毕竟买格力的大多是看重确定性的投资者;小米则是“激进扩张型”,身处手机、汽车这些高增长赛道,宁愿把钱投去抢市场、搞研发,赌的是未来更大的增值空间,吸引的是能承受风险的成长型投资者。 董明珠之前就直接“内涵”小米:“有人成了首富,但给股民分了多少钱?”这话虽然扎心,但也点出了核心矛盾——不同股东需求天差地别。有人觉得“分红到手才踏实”,自然力挺格力;也有人觉得“股价翻倍比分红香”,愿意陪小米赌未来。 不过小米也得注意平衡,毕竟连续零分红再叠加高位募资,已经引发不少股民不满。而格力即便2025年三季度营收下滑,照样拿出55.85亿中期分红,这种稳定输出确实圈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