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赞!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警察的回应让人破防! “我们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 近日,新疆于田公安局视频号下,忽然多出来一条怯生生的评论,听语气像是个孩子,担心独自在家的妈妈无法完成繁重的农活…… 发出这条求助的,是在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 由于路途遥远且学业繁重,孩子无法请假回家,但是又担心一个人在家务农的妈妈忙不过来,因为家里还有3亩地的玉米等着收割。 谁能想到,这条带着稚气的求助评论,真的被于田县公安局的民警看到了!没有敷衍的“已收到”,没有官样的“按流程办理”,民警第一时间回复:“同学你放心,你安心上学,玉米我们来收!” 短短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一颗定心丸,瞬间抚平了孩子心中的焦虑。 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的妈妈艾比拜·艾合麦提,常年独自操持家务和农活,3亩玉米地看似不多,可从掰玉米到运回家,全靠一双手忙活,对一个妇女来说,堪称“硬仗”。孩子在学校里坐立难安,课都听不踏实,他试过联系亲戚,可大家都有自己的农活要忙;想雇人,又担心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了经常刷到的公安局视频号,那些为民办事的画面让他鼓起勇气,敲下了那条求助信息,没想到真的有了回应。 承诺一出,于田县公安局的民警们立刻行动起来。10多名民警放弃了休息时间,带着镰刀、编织袋,驱车赶到了艾比拜·艾合麦提的玉米地。深秋的田埂上还带着露水,民警们却顾不上擦汗,有的弯腰掰玉米,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蹲在地上剥玉米皮,分工明确又默契十足。艾比拜·艾合麦提站在田边,看着民警们忙碌的身影,眼眶一直红红的,嘴里不停地说着“热合麦特”(维吾尔语“谢谢”)。她后来在采访中说:“我以为孩子只是试试,没想到警察真的来了,他们比亲人还上心!” 3亩地的玉米,在10多名民警的合力下,半天就全部收割完毕,还帮着运到了家门口晾晒好。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收到妈妈发来的视频时,正在课堂上,看着屏幕里民警们满身泥土却笑容灿烂的样子,这个懂事的小伙子忍不住红了眼眶。他在视频号下留言:“谢谢警察叔叔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这条留言,配上民警们劳作的画面,很快在网络上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这才是人民的警察,有求必应!”“太暖了,为新疆警察点赞!” 人民日报的点赞更是让这份温暖传遍全国,评论里说:“民警的举动,看似是帮着收玉米的小事,实则是为民服务的大事。” 是啊,对民警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次额外的“加班”,可对这个普通农户家庭来说,却是解了燃眉之急;对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来说,是满满的安全感。这份回应,打破了“有事找警察”只限于紧急情况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看到,警察的守护,不仅在危难时刻,更在日常的柴米油盐、田间地头。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不是个例。近年来,新疆各地的公安民警一直践行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帮独居老人检修电路、送迷路的孩子回家、为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像一颗颗种子,在各族群众心中种下了信任与温暖。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的求助能被快速回应,正是这种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也是警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被各种宏大的叙事打动,可往往是这些接地气的小事,更能直击人心。民警们放弃休息,躬身田间,收割的不仅是玉米,更是群众的期盼;回应的不仅是一条求助评论,更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誓言的践行。这份温暖,不分民族、不分地域,让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守护着平凡的幸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小矿工
[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