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外的“冷”与“暖”,一声“女孩”照出人心 凌晨三点的产房外,灯光惨白得像结了冰。护士刚报“母女平安”,婆婆手里的保温桶“咚”地砸在地上,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 “怎么是个丫头?”她扯着嗓子,完全没顾及病房里还没缓过气的产妇,“我们老李家盼了三代的根,这下全完了!” 丈夫站在旁边,手攥着衣角没吭声,只是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护士递过来的新生儿手环。倒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娘家妈,快步冲上去接住护士怀里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裹紧襁褓,红着眼眶说:“女孩怎么了?我闺女辛苦生的,就是我们的宝贝疙瘩!” 后来才知道,婆婆提前准备的婴儿服全是蓝色,连名字都起好了带“传”字的;而娘家妈早早就备了粉色小裙子,说“不管男孩女孩,都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产房外的短短十分钟,比任何时候都看得清楚:真正的疼惜从不分性别,重男轻女的从来不是“传统”,而是自私的人心。你怎么看这种产房外的“变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