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总理声称,德国“不能允许美国和中国独断专行,决定科技的未来”,他在谈到“高科

史鉴奇谈 2025-11-01 18:07:17

默茨总理声称,德国“不能允许美国和中国独断专行,决定科技的未来”,他在谈到“高科技议程”时表示,德国的目标是使德国成为“新技术的领先中心”,并创造就业机会。很多欧洲网民在听到默茨的誓言后都会发笑,德国凭什么可以成为“新技术中心”?高科技需要廉价的电力、宽松的监管、资金的自由流动和快捷的签证,而这些在德国都不存在,昂贵的电价、资金运转缓慢、监管过度等,加上为支援乌克兰而与俄罗斯对抗的军事计划,使德国正在失去机会。不管怎么说,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正在兑现承诺,全面展开第一级别的科技竞争,德国只能干瞪眼,光着急是没用的。   眼下德国的高电价确实让人头疼。俄乌冲突一起来,能源价格嗖嗖往上涨,工业用电成本跟着飙高,搞得企业压力山大。有数据显示,德国半导体生产商英飞凌一年就能耗掉2.5亿千瓦时电,还想扩产一半。电费这么贵,人家高科技企业投资建厂能不掂量掂量?   再说监管这块,德国那边条条框框是真不少。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都直接点出来了,官僚主义障碍和慢吞吞的决策过程,确实拖了创新的后腿。想开家公司搞点新玩意,各种规定和报告义务能把你缠得死死的,失败的成本还特别高,这谁受得了。   资金流动也不够顺畅。德国自己也意识到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太小了,跟瑞典、芬兰这些邻居比都差一截。虽然他们定了目标要翻一番,但钱从哪儿来,怎么快速落到创新企业口袋里,还是个老大难问题。   人才方面也遇到麻烦。半导体行业已经缺好几万技术工人了,而且不少熟练工快要退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顶尖人才,尤其是AI领域的专家,还老被美国挖走。自己培养不够,外面来的又留不住,这创新引擎还怎么转得动?   默茨提到的“高科技议程”其实也有不少具体内容。德国在AI、量子技术、氢能这些前沿领域确实在砸钱布局。2022年德国研发投入冲到1214亿欧元,手笔不小。新建的德国转移与创新署就是想加快技术转化,想法是好的。   德国佬的工业家底还是相当厚的,那些“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细分市场牛得很。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能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这是很多国家羡慕不来的。关键是怎么把传统优势转化成在新兴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地缘政治方面,德国跟着欧盟一起搞《芯片法案》,想提升半导体自主能力,台积电、英特尔也真去德国建厂了。但这里头有风险,全球都在扩产能,将来芯片过剩了咋办?德国本土优势是汽车芯片,但智能手机、电脑需要的先进制程他们并不擅长,即便造出来可能还得主要靠出口。   跟中美比,德国确实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美国在AI、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全面布局,中国则在快速追赶。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报告也指出,德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在扩大。专利申请量从2018年开始就往下出溜,创新率和竞争力有点掉队的意思。   不过德国人也没光说不练。他们琢磨着把研究和创新政策的职责集中到一个部门,让SPRIND这类机构更像美国的DARPA那样推动颠覆性创新。在量子技术等他们还有优势的领域,德国正试图通过国家量子战略和欧洲合作来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看,默茨的雄心是好的,但德国得先解决电价高、监管死板、钱流得慢、人才短缺这些实实在在的坎。光喊口号肯定不行,得拿出真招来破除内部的绊脚石。同时还得在欧美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完全跟着别人跑。德国要是能把这些矛盾理顺了,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人才基础,在未来科技版图中占个重要位置还是有希望的。但要想真的跟中美并驾齐驱,甚至“独断专行”,这条路可真不短。

0 阅读:47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