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 巴西沉默了 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

静雅赏兰香 2025-11-01 14:13:56

一夜之间 巴西沉默了 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这份欣喜没能持续多久。中国买家集体按下暂停键,十二月至明年一月的巴西大豆订单全部停摆。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与主要供应国之间的贸易航线突然陷入寂静。 巴西桑托斯港的大豆报价单显示,价格较年初暴涨79.9%,创下七年升水新高。面对这个数字,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果断确认内地买家暂不采购。这不是谈判技巧,而是对不合理价格的强硬回应。 巴西出口商的底气来自短期供需失衡。巴西北部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的持续降雨,引发新季产量可能减少5%-8%的担忧。旧季大豆库存见底,新豆要等到明年一月底才能装船。他们以为抓住这个空窗期就能稳坐钓鱼台。 中国市场的高度集中让巴西更加自信。前九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高达八成,九月单月甚至达到惊人的93%。这种依赖性本该是巴西的王牌,如今却成了他们的陷阱。 巴西人忘了看看美国仓库里积压的4200万吨滞销大豆,也没注意到阿根廷取消出口税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抢购130万吨大豆的闪电行动。这笔交易相当于2024年全年自阿进口量的三成多。 中国的底气来自实实在在的储备。中储粮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十月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十一月还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这些数字让中国的谈判桌稳如泰山。 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正在发挥作用。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稳定供应20多万吨大豆,乌克兰货源通过中欧班列二十天内运抵。这种“主力+补充+备选”的供应组合拳,彻底打破了单一国家的垄断。 技术替代在悄然推进。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可以替代15%的豆粕使用量。农业农村部设定明确目标,2027年前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5.3%压降到12%。奶牛养殖采用的低蛋白饲粮技术能减少30%豆粕用量而不影响产奶。 国内生产潜力不断释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扩大到1亿亩。这片土地预计可多产1500万吨大豆,关键时刻能起到托底缓冲作用。 巴西港口开始感受到压力。东南部港口十月大豆预计出口量同比增幅达60%,货物排队等待时间长达四十五天。物流拥堵原本是涨价的借口,现在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大豆正虎视眈眈。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在打开。截至10月29日,12月船期美西大豆到岸完税价为3936元/吨,比巴西大豆便宜106元。这个价差让巴西的涨价显得更加荒谬。 这场博弈揭示了大宗贸易的新规则。全球贸易已从“效率优先”的即时生产时代,转向“安全优先”的以防万一时代。单一供应源的“价格要挟”策略在多元化布局面前彻底失效。 巴西大豆商或许还在期待中国买家回头,但他们等来的可能是更漫长的沉默。当明年一月新豆上市时,堆积如山的大豆将寻找买主,而中国市场的大门未必会像从前那样敞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99

猜你喜欢

静雅赏兰香

静雅赏兰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