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最应该防范的是印度,以韩国4000万人口,就可以占据造船业大部分产能,

修竹崽史册 2025-11-01 10:54:45

中国造船业最应该防范的是印度,以韩国4000万人口,就可以占据造船业大部分产能,三哥有效的工业人口再怎么也比韩国多,还是不能小觑,需要防范的是国内的厂家向印度输出技术。   印度年轻劳动力占比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批人正处在学习能力和执行力最强的阶段。   西方国家看准这一点,供应链转移首选印度,不只是成本低,更是赌这一代人能快速上手复杂制造。   造船需要大量焊接、装配、设计人才,印度大学每年输出几十万工程类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但数量摆在那,筛选机制一旦成熟,优质人力就会井喷。   韩国当年靠的就是精挑细选的小而美,印度玩的是大浪淘沙的规模效应,时间一拉长,胜负难料。   美国对华船舶加征关税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一旦落地,中国出口船价立刻失去竞争力,订单会迅速向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地分流。   印度海岸线7500公里,港口群正在加速扩建,政府已批复近百亿美元的海事基金,专门给船厂低息长贷。   韩国现代重工已经在印度南部考察建厂地址,技术转让只是时间问题,西方不只给钱,还给标准、给订单、给市场准入,印度船厂拿到的第一批绿水船订单,很可能就来自欧洲和北美船东的“友岸外包”。   制约印度造船的,表面看是人才流失和高科技门槛,但深层逻辑正在逆转。   过去十年,印度IT和医药领域人才外流严重,可制造业不同,它需要的是能在工厂待得住、愿意扎根一线的中层技工,这批人出国意愿低,留在国内的回报也在快速提高。   苹果代工厂在印度的工资,已从十年前的每月150美元涨到现在的近500美元,造船业一旦起量,薪资曲线只会更陡,基础工业薄弱?没错,钢板、船用柴油机、导航系统这些核心部件,印度目前九成靠进口。   但别忘了,智能手机时代初期,印度连屏幕玻璃都做不出来,现在全球每十部iPhone就有一部在印度组装。   造船的供应链迁移路径完全可以复制:先拼装进口散件,再本地化大宗材料,最后攻克高端装备。   最值得中国船企警醒的,是技术外溢风险,国内不少配套企业为了短期订单,已经开始向印度转移二手机床、图纸和培训团队。   表面看是赚快钱,实际在亲手喂大对手,韩国当年对标日本,也是从消化二手设备开始,十年就实现弯道超车。   印度一旦掌握中低端商船的全流程工艺,再叠加西方在LNG运输船、豪华邮轮上的技术共享,差距会迅速缩小。   国内企业与其现在输出技术,不如把精力放在自主可控的核心模块上,比如大功率低速机、电力推进系统,这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印度造船的崛起,不是会不会,而是多快的问题,政府层面已把“2047年进入全球前五”写进规划,执行力正在兑现。   人口、资源、外部支持三驾马车齐驱,唯一缺的只是时间,而时间这东西,对中国船企来说,正越来越奢侈。   你觉得中国造船业该怎么应对印度的追赶?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用户5460好汉

用户5460好汉

2
2025-11-01 12:12

造船是一项产业链很长的工程,其中要素有设计,技术工人,材料,配套大部件,造船设备和工艺,管理等等,其中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印度目前在哪方面都不具备优势,造个航母二十多年没法正式完工,如果要积累也得有市场条件,这是起步的关键,印度也不具备,因为配套的材料和部件都得依赖外部,这成本根本没法控制,更何况美西方拉印度是为了给中国使绊子,不是为了培养新的对手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