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女知青黄丽萍携农村丈夫回宁波父母家,一进门,丈夫看到墙上挂着的照片大吃一惊,问:“照片上的人是你父亲吗?”“是呀!”妻子黄丽萍回答,丈夫随后提出离婚。 一张挂在墙上的照片,让新婚丈夫脸色大变。照片里的将军制服和满胸勋章,让这个从北大荒来的农民丈夫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妻子轻描淡写的回答,却成了压垮婚姻的稻草。这场因门第差异引发的婚姻危机,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知青家庭面临的真实困境。 黄丽萍1951年出生在宁波,父亲黄思深是参加过战争的军人。1968年秋天,十七岁的她响应号召下乡到黑龙江,成为数十万知青中的一员。北大荒的生活异常艰苦,冬天气温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土坯房的墙缝往外透风。她从挑水喂猪学起,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但从不叫苦。 秦升是当地农民,比黄丽萍大三岁,为人憨厚老实。他看这个城里姑娘能吃苦,待人和气,村里人有困难她都帮忙,慢慢生出好感。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产生感情,1971年春天在村里简单办了婚礼。黄丽萍从未详细提及家中情况,只说父亲当过兵,现在退休在家。 1973年秋天,婚后第一次,黄丽萍决定带丈夫回宁波见父母。秦升紧张得火车上两天两夜没睡好觉,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到宁波时已是傍晚,黄思深和妻子早就在站台等候。老人看见女儿从人群中走来,眼眶都红了。 进了家门,黄母拉着女儿问长问短。秦升站在客厅中央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正对门墙上的黑白照片上。照片里的男人身着将军制服,领口别着军衔章,胸前挂满勋章,神情肃穆。他愣在那里,脸色慢慢变得煞白,转头问妻子墙上照片里那个人是不是她父亲。黄丽萍很自然地点点头,说那是爸年轻时的照片。 客厅突然安静下来。秦升退后半步,手心全是汗。吃饭时他一直低着头,筷子夹起菜又放下,几乎没动碗里的饭。当晚他在客房里辗转难眠,脑子里乱成一团。第二天一早,他独自在院子里坐到天亮。黄丽萍找到他时,他沉默很久后艰难开口,提出离婚。 黄丽萍眼泪刷地流下来,问他为什么。秦升低着头说自己一个农民配不上她,她爸是那样的人物,而自己只是个种地的,不能耽误她。黄丽萍抓住他的手臂哽咽着说,她嫁给他就是认定了他这个人,父亲的身份和他们有什么关系。秦升抬起头眼睛红了,说自己连她家门槛都不配进。 黄思深听到院子里的动静,把秦升叫到书房。老人看着他问,你觉得自己配不上我女儿?秦升说自己只是个农民,没文化没本事。黄思深打断他说,当年在战场上跟他并肩作战的都是农民子弟,有的连名字都不会写,但个个都是好样的,难道种地的农民就低人一等? 老人接着说,他看中的是秦升对女儿的真心,是他踏实肯干的品格。丽萍跟他去北大荒吃了那么多苦从不抱怨,要是真心疼她,就好好过日子,别说这些没用的话。秦升眼泪滚下来,说自己给不了她好生活。黄思深走到窗边说,夫妻俩相互扶持踏踏实实过日子,这就是好生活,只要别让她受委屈就行。 在宁波待了半个月,两人重新回到北大荒。离开时黄思深塞给秦升一个信封,让他拿着把日子过好。回去后秦升干活更卖力,清晨天没亮就去田里,晚上收工最晚的也是他。农场分配土地承包时,他承包了一大片荒地,从春到秋几乎没休息过。 1978年知青返城政策下来,黄丽萍符合条件可以回宁波。秦升晚上一个人坐在炕沿上抽烟,黄丽萍握住他的手说不回去,要在这里好好过。秦升眼眶又红了,让她别为了他耽误自己。黄丽萍摇头说她的家在这里。 此后夫妻俩扎根北大荒,秦升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黄丽萍在当地小学教书,深受学生喜爱。1980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取名秦北。两年后又添了女儿。1992年黄思深去世,秦升陪妻子回宁波料理后事,在追悼会上他第一次完整了解岳父的生平。 2000年后两人退休,依然住在北大荒小镇。儿子考上大学在哈尔滨工作,女儿成了医生。逢年过节一家团聚,秦升会讲起当年的往事。2015年回宁波探亲,那张当年让他惊慌的照片,如今也挂在他们自己家墙上,旁边是儿女的毕业照和全家福。秦升站在照片前对岳父遗像深深鞠躬,说这辈子没让丽萍受委屈。 一张照片引发的婚姻危机,在理解与包容中化解。门第差异曾让这个农民丈夫自卑退缩,但岳父的开明和妻子的坚守,让他明白真心比出身更重要。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证明了爱情可以超越阶层。你身边有类似的故事吗?欢迎留言分享。


扬州慢
那时候,将军大概也是农民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