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理想MEGA召回,聊一聊冷却液吧。
在去年之前,新能源车型在电池安全层面,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冷却液的问题。
2024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分析指出,34%的事故源自冷却液泄露引发的电路短路。
原因就出在电导率。
燃油车由于冷却液不与高压电路接触,所以冷却液的电导率从未被关注,燃油车冷却液的电导率普遍在2000μS/cm左右。
而新能源车型的冷却液直接流经高压电池包。
传统冷却液普遍又含有磷酸盐、硅酸盐等防腐剂,但是这些东西会大幅提升氯离子浓度。
而氯离子是会加速铝等金属的化学腐蚀。
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宁德时代。
所以宁德时代联合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共同为电池新国标提供了一条冷却液电导率上限为100μS/cm的标准。
因为宁德时代通过台架测试证实。
冷却液的电导率只有≤100μS/cm时,直接接触高压零部件,才能避免瞬时短路。
除电导率之外。
冷却液供应商也在逐步抛弃传统的含有离子型缓蚀剂的冷却液。
而是采用聚酯级乙二醇配方。
新能源车型的冷却液发展方向就是一边降低电导率,一边提高抗腐蚀能力。
总之,还是那句话。
电池安全是个系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