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属实没想到!2025年10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在剥夺全部国际体育赛

叁号知识局 2025-10-31 16:15:40

国际奥委会属实没想到!2025年10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在剥夺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在印尼举办的权利后,印尼态度强硬:这是为了世界秩序!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来这场在雅加达举办的世界竞技体操锦标赛,应该是印尼体育史上的高光时刻,全国上下忙了大半年,场馆翻新、志愿者培训、交通管制安排得滴水不漏,连街头的广告牌都换成了“欢迎世界的朋友”,但没想到,风光还没来得及登场,就被六张签证搅了个天翻地覆。   问题出在以色列代表团身上,印尼政府在最后关头拒绝给他们发签证,理由直截了当:不可能在看到加沙血流成河的同时,还若无其事地让以色列运动员踏上本国土地。   对印尼来说,这是立场问题,不是什么外交事故,消息一出,雅加达国内几乎一边倒支持政府,穆斯林社群发声明力挺,民众在社交媒体刷起“谢谢政府”的话题,气氛比比赛还热烈。   可国际奥委会显然不这么看,他们的反应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炸,没几天就宣布重磅制裁:不仅取消印尼今后所有国际体育赛事的主办权,还建议其他体育组织也“不要再和印尼合作”,这一刀下去,直接斩断了印尼刚刚起势的体育外交梦,要知道,印尼正憋着劲申办2036年奥运会,这下全泡汤。   可印尼政府不但没怂,反而更硬了,体育部长托希尔出面回应,说得义正词严:拒签不是违规,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印尼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有道义上的责任在加沙问题上表态,“发不发签证,是印尼自己的事,不需要任何组织批准”,这话放在任何外交场合都够分量,更别提对着国际奥委会这么说。   其实这不是印尼第一次硬刚国际体育机构,两年前,印尼因为拒绝以色列参加U20世界杯,就被国际足联剥夺主办权,损失了好几亿美元。   但印尼政府那次就表明了态度——宁可损失经济,也不出卖立场。这次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只能说明他们真的不是在作秀。   不过最无辜的,还是那些运动员,以色列的体操冠军多尔戈皮亚特,前一个月还在巴黎赢了金牌,这次连场馆都进不去,印尼的青少年选手本来能在家门口看世界顶级选手比赛,也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有人说体育应该超越政治,但现实就是政治先一步跑进了赛场。   国际奥委会的态度更让人觉得别扭,明明当初因为俄乌冲突,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选手参赛,还要求他们以“中立身份”上场;但换到以色列这儿,就装聋作哑,说什么“体育不能被政治影响”,这前后双标得太明显了,印尼媒体一针见血地评论:这哪是体育组织,更像是政治仲裁庭。   这种不平衡其实早就积压在很多国家心里,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在体育圈里说一不二,真出了事总能用外交辞令糊弄过去;可发展中国家要是稍微越一点线,就被制裁、被剥权、被踢出局,印尼这次的“拒签风波”,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导火索——有人第一次把这种不满摊开来说。   更有意思的是,印尼的做法居然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共鸣,中东和非洲的体育组织纷纷表态,认为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太过激。   甚至国际体操联合会内部都有分歧,有高层公开支持印尼的做法,印尼国内更是把政府当成民族英雄,不少网友留言说:“我们不是在输比赛,而是在赢尊严。”   国际奥委会的威信这下算是受损了。眼见事态越闹越大,他们赶紧提议修改今后的赛事合同,准备加条“主办国必须保证所有运动员顺利入境”的新规定。   问题是,这么一改等于承认原来的《奥林匹克宪章》根本约束不了主权国家,规则要靠补丁才能运作,这就像一场比赛还没开始,裁判就先改了规则,谁还信服?   这场风波到现在还没完,印尼体育部宣布将继续推进17个重点项目的国家队建设,还考虑与金砖国家探讨办“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可能,听上去有点像60年前的翻版——1963年印尼被制裁后,干脆自创了一套“新秩序”,历史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表面看,这是一场体操比赛的签证风波,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公平与双标的较量,国际奥委会拿“体育无国界”当口号,可在真正的地缘政治面前,这句话显得像一张褪色的海报,印尼选择了尊严,这代价不小;但国际奥委会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信任。   有人说印尼太倔,也有人说它太勇,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一件事:体育从来不是与政治无关的孤岛,规则若不能一视同仁,那些被称作“中立”的比赛,也终究只是表演,印尼这次,也许输了主办权,却赢得了话语权。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