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特权阶层

承影简史 2025-10-31 16:03:41

撒切尔夫人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无偿占用了普通大众的劳动成果,却让普通大众来承受痛苦。 说真的,苏联那所谓的“社会主义”到后期早就变味了,根本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这事儿得从早说起,列宁时代还只是给少数领导人一些基本的特殊待遇,比如好点的住房、医疗,那会儿多少还能理解,毕竟搞革命打天下的功臣,稍微照顾下说得过去。 可到了斯大林时期,这事儿就彻底走偏了,搞出个“官名册制度”,说白了就是按官职大小列个清单,上了清单的人就能按级别享受各种特权,这一下就把特权给系统化、合法化了。 你想啊,这制度一搞,特权阶层就慢慢成型了。 到勃列日涅夫那时候,这群人彻底成了气候,虽说人数不算多,连家属加起来也就300来万,占全国人口才1.5%,可国家的命脉全攥在他们手里。 这些人住的是专属别墅,里面啥都配齐,普通人一辈子都见不着;吃的用的走“特供”,进口商品、紧缺物资优先给他们,商店里那些好东西普通人连柜台都挨不着,只能去排长队抢些剩下来的。 更气人的是医疗,他们有专门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而普通人看病得托关系、排长队,连药都经常买不到。 最让人不齿的是,这些人的特权还能传给后代,斯大林的儿子25岁就当将军,后来还成了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当外贸部第一副部长;还有些高官的孩子,明明对某个领域一窍不通,照样能当研究所所长,就因为他爹在名册上。 这哪是社会主义?分明是“拼爹”特权世袭,普通人再努力也没用。 这些特权阶层的好日子,全是靠刮普通大众的劳动成果来的,工人在工厂里累死累活生产粮食、造商品,首先得满足官僚们的特供需求,剩下的才轮到老百姓分,有时候根本就没剩下多少。 有资料说,就连大饥荒的时候,特权阶层家里照样有酒有肉,而普通人家却在挨饿,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掠夺。 你说这合理吗?社会主义喊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结果变成了少数人无偿占用大众的劳动,让老百姓承受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痛苦,这完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到了戈尔巴乔夫搞改革的时候,这事儿更离谱了。本来想解决腐败和低效,结果特权阶层趁着混乱变本加厉地捞钱。 他们借着“私有化”的名义,把国家的资产变成自己的,比如那个前天然气总公司的老总,改革后直接成了掌控全球40%天然气资源的大股东,这哪里是改革?就是明抢! 这时候普通人家的日子更难过了,物价飞涨,钱变得不值钱,黑市到处都是,想买点必需品都难,而那些官僚和企业管理者却一个个发了大财。 1990年苏联经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1991年直接崩了15%,这都是特权阶层搞出来的恶果。 其实根子就在那个高度集中的体制上,权力都攥在少数人手里,还没有有效的监督,民主集中制成了只讲集中不讲民主。 选拔干部不是看能力,而是看对领袖忠不忠诚,会不会拍马屁,像贝利亚就是靠吹捧斯大林爬上去的。 这种体制下选出来的人,只会守着自己的特权,根本不想改革,赫鲁晓夫、柯西金搞的几次改革,都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被搅黄了。 这些人固步自封,把国家搞得越来越僵化,最后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 撒切尔夫人的评价虽然尖锐,但确实点到了要害,苏联的悲剧不是社会主义不行,而是被这群特权阶层给毁了,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变成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 这也给我们提了醒,任何制度只要失去了对权力的约束,让少数人掌握了太多资源,就容易变成压迫大众的工具。 苏联那些特权阶层的所作所为,根本代表不了社会主义,他们就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寄生虫,最后把国家拖垮了,自己却捞了个盆满钵满,这种事儿想想就让人愤怒。 所以说,苏联的问题从来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是特权阶层背离了社会主义、搞自我利益集团的问题。 那些说社会主义就是特权的,都是被苏联的例子带偏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是要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让大家共享劳动成果,而不是让少数人占便宜、多数人受苦。 苏联的教训太深刻了,说到底就是权力没有真正服务于人民,反而被用来谋私利,这才导致了最后的解体。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特权阶层的奢华触目惊心》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