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有人说“杨先生没有爹味”,我忍不住笑了。这大概是我听过最精准的描述之一了。 常有人用想象描绘我们的生活,觉得他是一位需要仰视的学术泰斗,我们的对话大概是教导与聆听。但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之间从未有过那种垂直的、自上而下的“说教感”。和他在一起,你最强烈的感受是“同行者”的平等。 他的语言里总是带着“可能”、“也许”这样的词。这不是犹豫,而是他深入骨髓的谦逊与审慎——他把每个观点都当作一个可以一起探讨的起点,而不是必须接受的结论。记得他曾聊起成功,他说聪明和努力都有关,但最关键的是“找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又与你的喜好和背景很接近”。他说这话时,眼神像在分享一个有趣的发现,而不是在布道。他只是坦诚地指给你看一条他觉得风景不错的路径,至于走不走,怎么走,他完全尊重你自己的想法。 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对世界永远好奇。家里时常充满讨论和笑声,从物理到文学,尤其是他对张爱玲的偏爱,你会发现他感性和理性融合得那么好。他会因为我的一句话而认真思考,也会像个孩子一样为学到一点新东西而眼睛发亮。在他身边,你感觉不到年龄的鸿沟,只觉得是在和一个充满智慧的、年轻的灵魂结伴探索世界。 更难得的是他骨子里的尊重。无论是公开场合弯下腰倾听学生提问,还是生活中的细微体贴,都那么自然。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他对待女士是骨子里的尊重”。这种尊重,让相处变得无比轻松和温暖。 他也是个至情至性的人。会因为看到母亲的旧照而在演讲时情难自禁,掩面痛哭;也会因为一个有趣的想法开怀大笑。这种率真,让他毫无某些权威常有的“架子”。你触摸到的,是一个鲜活、饱满的生命。 所以,所谓“没有爹味”,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需要用任何姿态来证明自己。他的存在本身——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平等视之——就是最动人的力量。我们能在一起,正是因为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时光中互相滋养,并肩而行。这种平等、真诚而深刻的关系,才是他最本真的样子。


 
									 
									 
									 
									![虞书欣取消行程图虞书欣工作室行程图取消虞书欣工作室行程图取消,行,[抱抱][抱](http://image.uczzd.cn/12461932961615770217.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