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河北石家庄,33岁男子被邻居举报涉黑涉恶,在宾馆里遭办案人员刑讯逼供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0-31 06:40:45

难以置信!”河北石家庄,33岁男子被邻居举报涉黑涉恶,在宾馆里遭办案人员刑讯逼供,而后死亡。11名办案人员被判刑!邻居也因涉嫌诬告陷害罪等罪名被公诉。 被举报的男子叫张某(化名),在石家庄做建材批发生意多年,身边熟人提起他,都说他是个“直肠子”,做生意从不掺假,就是性子有点倔,遇到不合理的事爱较真。谁也没料到,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意人,会被贴上“涉黑涉恶”的标签,更没人想到,一次邻居的恶意举报,会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张某和举报人李某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两家矛盾的根源,不过是几年前宅基地边界的半米纠纷。当时李某想占着公共区域扩建院墙,张某觉得影响自家采光,出面制止,一来二去就结了怨。李某咽不下这口气,看着张某生意越做越红火,心里的嫉妒和怨恨越积越深,竟然动了“整垮他”的歪心思。 2022年夏天,李某拿着自己编造的“张某纠集他人恐吓邻居、强占生意资源”的虚假材料,实名举报张某涉黑涉恶。他以为顶多让张某吃点苦头,没想到这份诬告材料,竟被当地部分办案人员当成了“立功契机”。当时正处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关键阶段,这起“实名举报”的案件很快被提上日程,11名办案人员没有按程序核实线索真实性,也没有调取张某的社会活动记录、生意往来凭证,更没有询问其他邻居和合作伙伴,就急匆匆地对张某采取了强制措施。 他们没有将张某带回正规办案场所,反而选择了一家偏僻的宾馆作为临时审讯点,为的就是避开监管。审讯过程中,张某始终否认自己涉黑涉恶,反复解释和李某的矛盾只是邻里纠纷。可办案人员急于拿到“认罪口供”,根本不听他的辩解,轮番进行辱骂、殴打,甚至使用了电击、长时间不让休息等非法手段。连续两天的刑讯逼供,让张某的身体彻底垮掉,等被发现情况不对送往医院时,已经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的家人接到噩耗后当场崩溃,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出门时还好好的人,短短几天就没了。张某的妻子翻出家里的账本、生意合同,还有多年来的荣誉证书,这些都能证明张某的清白。她带着这些材料反复申诉,引起了上级检察机关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张某根本没有任何涉黑涉恶的行为,李某的举报纯属诬告,而11名办案人员为了追求“办案效率”和所谓的“政绩”,公然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没有全程录音录像、没有法定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使用暴力手段逼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023年底,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11名涉案办案人员分别因故意伤害罪、刑讯逼供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12年不等;举报人李某因诬告陷害罪,被依法提起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看似正义得到了伸张,但一条年轻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张某的家人还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建材生意也因为主人的离世而彻底倒闭。 这起案件让人脊背发凉,更值得所有人深思。扫黑除恶的初衷是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安宁,但部分办案人员却把这项工作当成了邀功请赏的工具,无视法律程序,践踏公民权利,这样的“执法”比黑恶势力更可怕。而李某的行为,更是把个人恩怨凌驾于他人生命之上,诬告陷害不仅毁了别人的家庭,也让自己身陷囹圄。 法治社会的底线,就是程序正义和依法办事。无论是执法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执法人员手握公权力,更应该心存敬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不能让“破案”变成“造案”;普通人遇到矛盾纠纷,也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而不是靠诬告陷害发泄私愤。 如果当初办案人员能多一份耐心核实线索,如果李某能多一点理智化解矛盾,这场悲剧或许就能避免。可现实没有如果,只有血淋淋的教训。这起案件也给所有执法者敲响了警钟:公权力是用来保护人民的,不是用来满足个人私欲的;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武器,不是可以随意滥用的工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