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装了?美国名嘴:对中国必须采用强硬手段,包括武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5-10-30 21:23:25

终于不装了?美国名嘴:对中国必须采用强硬手段,包括武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一位知名电视主持人奥利里近年来频频发表对中国的强硬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 他认为,面对中国,美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因为“船坚炮利才是他们听得懂的语言”。 奥利里在多个电视节目中反复强调,美国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他形象地比喻说,跟中国打交道就像“训练小狗”,温和的方式行不通,必须用棍棒才能让对方听话。 在Fox Business的节目中,他直言不讳地说要“挤压他们,因为中国人只懂棍棒”。这种直白的表述,反映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独特看法。 2025年,奥利里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向当时可能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提出建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惊人的400%。 这个数字背后是他的战略考量——通过极端手段把中国商品挡在美国国门之外,迫使中国回到谈判桌前。 在他看来,这不是普通的经济摩擦,而是一场“经济战”。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市场波动,但长远来看,能够保护美国中小企业不被中国的低价商品冲垮。 这种强硬立场并非空穴来风。奥利里的逻辑建立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基础上。他看到中国对美出口远远超过美国对华出口,认为这导致了美国工作岗位流失、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他举例说,中国通过政府补贴和仿冒产品打压美国竞争对手,因此美国必须用关税等手段进行反击。 2025年1月,奥利里在LinkedIn上发表长文,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担忧。他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传统贸易范畴,演变为宣传战、技术战,甚至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 他特别警告说,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落后,而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数据中心,推动AI军事应用。如果不迎头赶上,美国未来可能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在个人投资领域,奥利里也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刻意规避中国的投资风险。他认为特朗普访问亚洲不仅是为了贸易谈判,更是要联合菲律宾等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制约。在他看来,美国必须与加拿大联手,整合北美经济实力,才能在体量上与中国抗衡。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奥利里的这种“硬碰硬”思维并非首创。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就是最好的例证。 进入20世纪,这种思维模式依然延续。1950年的朝鲜战争中,装备精良的美军推进到鸭绿江边,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被迫后撤,最终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 这场战争表明,单纯依靠武器装备优势并不总能取得预期效果。奥利里的言论中似乎也隐含着这种焦虑,他反复强调“时间不等人”,认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错过了太多机会,如今海陆空装备老化,财政吃紧,必须趁现在从经济上对中国“卡脖子”。 然而,这种强硬立场在现实中面临着复杂考验。近年来中美贸易战的发展表明,尽管美国层层加码关税,中国商品通过转道东南亚等方式继续进入全球市场,而美国自己却要承受通胀上升的压力。 奥利里对此的解释是,西方自大航海时代就依靠武装扩张崛起,从西班牙征服美洲到法国争夺加拿大,从美国西进运动到全球殖民,这些历史都是用鲜血写就的。而中国的崛起,恰恰触动了这条历史神经。 纵观奥利里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阴影和现实焦虑。这种认为“强者为王”的思维,既源于特定的历史经验,也反映出面对中国崛起时的惶恐不安。

0 阅读:1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