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迷信导弹!俄乌战场血泪教训:廉价炸弹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0-30 21:03:47

俄乌战争给中国的重大启示:别迷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炸弹才是王道! 俄乌战场上,导弹如雨倾泻却难决胜负,一个意外转折浮现:廉价炸弹竟成关键利器?这是否预示着未来战争的颠覆? 俄乌冲突爆发后,一些人以为大量导弹就能速战速决,可现实往往出人意料。俄罗斯军队从2022年2月起就投放了海量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总数超过一万枚,这比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中导弹用量的总和还多。导弹确实击中了不少高价值目标,但战争进程没那么顺利。这启发我们,别太迷信那些高大上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在实战中往往更管用。   回顾这场冲突,俄罗斯一开始就把导弹当成主力。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从各种平台发射出去,瞄准乌克兰的指挥部、机场和能源设施。数据显示,俄罗斯导弹库存消耗巨大,包括把S-300防空导弹改用地对地模式。外界估计,三年多来发射量已远超预期。可导弹再多,也只是点状打击,毁伤效果跟一枚普通精确制导航空炸弹差不多。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前线防御没被彻底瓦解,乌克兰部队还能坚持。这说明,导弹在持久战里经济性不高,花大价钱却换不来全面优势。 转折点在2024年1月,俄罗斯空军用上了UMPK制导套件。这种套件让普通炸弹变精准,每天投放不到100枚,就让乌克兰前线吃不消。相比导弹的零星攻击,炸弹能覆盖更多区域,迫使乌克兰部队被动调整。库尔斯克地区乌克兰撤离时,遗留了不少武器,这就体现了炸弹的实战威力。如果俄罗斯空军每天能扔1000枚精确制导炸弹,战局可能早就变了样,甚至基辅都可能在掌控中。 这故事告诉我们,俄乌战争给中国的重大启示:别迷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炸弹才是王道!导弹适合打关键节点,但成本高,数量有限制。炸弹呢,生产简单,投放灵活,在前线压制上更实惠。想想看,俄罗斯导弹用了那么多,还不如后期炸弹带来的效果明显。这不是说导弹没用,而是要均衡配置资源。   从中国角度看,我们国防建设得吸取这些教训。过去有些观点觉得导弹万能,能一锤定音。可俄乌经验证明,战争是综合的,导弹再先进,也得配上其他手段。精确制导炸弹的优势在于经济性和覆盖面,能在空军支持下形成火力网。这要求我们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比如类似UMPK的套件,提升空军投弹能力。 现实中,美国在多场战争里导弹用量有限,却靠空中轰炸维持优势。俄罗斯早期过度依赖导弹,导致库存压力大,后期转向炸弹才见效。这提醒我们,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如果只靠导弹,容易陷入被动。相反,发展炸弹体系,能让空军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国家利益。 接地气地说,导弹像高端奢侈品,用得起但不划算;炸弹更像日常工具,廉价可靠。俄罗斯的转变就是活例子,从导弹主导到炸弹发力,战线推进明显加快。我们中国军队得学聪明点,注重实战检验,避免纸上谈兵。   再看数据,俄罗斯导弹发射超万枚,却没结束战争。2024年后炸弹投放虽少,但直接影响前线。乌克兰在炸弹压力下,阵地不稳,撤退频繁。这证明,武器效能得看实际表现,不是光比参数。 对中国来说,这启示很及时。我们正推进军事现代化,得把资源投向高效领域。加强空军训练,完善制导技术,确保在需要时能大量投放炸弹,形成压制力。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思维的调整。 国际形势复杂,周边热点不少。俄乌战争像一面镜子,照出导弹的局限。别迷信那些飞得远的家伙,炸弹在近距离打击上更王道。我们得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多层次火力体系。   最后,国防安全关乎民族复兴。我们党领导下,军队建设始终坚持实战导向。从俄乌学到这些,就能更好应对挑战。导弹和炸弹各有定位,但炸弹的王道地位值得重视。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