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芯片”僵局:一场没有赢家的顶级博弈 前总统特朗普关于中美“没牌可打”的断言,揭示了当前博弈已陷入一种危险的“战略悖论”之中。这并非无牌可打,而是双方握有的王牌——中国的稀土与美国的芯片,形成了相互否决的“恐怖平衡”,导致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无法破局。 美国陷入了自身设定的“稀土困境”。其承诺的“保障供应”与坚决不取消的“稀土管制”自相矛盾。核心在于,稀土,尤其是重稀土,是现代国防工业的命脉。放开管制等同于自毁长城,因此其供应保障只能是有限且定向的,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的真实需求。这一困境暴露了美国在战略自主与供应链安全之间的艰难摇摆。 由此,博弈核心演变为一场“资源权”与“技术权”的窒息交换。中国掌控稀土精炼的绝对优势,能将资源武器化;美国则把持高端芯片这一经济“大脑”。双方都在试探:能否用芯片的有限松口,换取稀土的稳定通道?这成了一場谁先眨眼谁就输的心理战,僵局正源于彼此都判断对方更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欧洲的“不安”正是全球化裂痕的显性表征。它们惊恐地发现,自己正从棋手沦为棋盘。任何形式的中美双边交易,都可能强行分裂全球技术标准与供应链,迫使欧洲乃至更多经济体面临痛苦的“选边站队”。 这场顶级博弈,看似是零和棋局,实则是放大版的“囚徒困境”。当两大巨头为了争夺未来主导权而将世界作为赌注时,没有真正的赢家。它伤害的不仅是彼此,更是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互信根基,预示着一个可能更加分裂和不确定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