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正式向大陆方面递交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遗骨从台湾迁回安徽故里,让这位漂泊多年的老将军落叶归根。 作为曾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孙立人的名字始终与家国情怀紧紧相连。当年淞沪会战打响时,他率领税警总团奔赴前线,不顾炮火纷飞亲自坐镇指挥,带着弟兄们一次次打退日军的猛烈进攻,把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狠狠压了下去。那一场场硬仗里,他的军事谋略和铁血担当,不仅让日军吃尽了苦头,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骨气。 这位将军骨子里淌着安徽庐江的水土。1900年他出生在那座青砖小瓦的老宅里,谁曾想这个金牛镇走出的少年,日后会成为欧美军事家口中的"东方隆美尔"。清华园给他打下了土木工程的底子,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在他身上烙下了西点印记,可他最惦记的还是家乡口音。晚年被软禁在台中时,儿子孙天平记得父亲多重的庐江乡音始终未改。 1942年缅甸战场那场仁安羌大捷打得真叫漂亮。带着不满一千的弟兄,硬是从日军包围圈里救出七千多英军。炮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他站在最前线观察敌军动向。那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英美两国争着给他授勋章。可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抗日功臣,晚年竟在台湾被软禁三十三年。自己种花让夫人拿出去卖,日子过得清贫却始终挺直腰板。 现在孙天平替父亲申请归葬故里,这事儿听着就让人鼻子发酸。老将军1990年在台中走了,等了三十五年还没入土为安。2015年九三阅兵时,孙天平就说过要帮父亲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安徽老家那间故居一直维持着晚清模样,他亲手栽的木瓜海棠还在院里长着。历史有时候真会开玩笑,一个在抗日战场叱咤风云的将领,最后的心愿竟是如此简单——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这种跨越时空的牵挂,比任何勋章都更能证明将军的赤子之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