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日,潜伏在台湾的吴石将军台北马场町刑场,和吴石将军一起就义的还有一位名叫陈宝仓的将军。陈宝仓将军是河北遵化石门镇大辛庄人。 1950年6月10日的台北,天阴得能拧出水来,马场町刑场的风裹着郊外的土腥味,刮在人脸上又冷又疼。陈宝仓站在那里,囚服上还沾着没干的血渍,可脊背依旧挺得笔直,像他年轻时在战场上扛枪那样。 你想想这个画面,一个河北农村走出来的将军,最后牺牲在台湾的刑场上。陈宝仓这辈子打过多少仗?从北伐到抗日,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没想到会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他明明可以安安稳稳留在内地当他的中将,偏要主动请缨去台湾潜伏。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家。 刑场上那些拿枪的人可能不知道,他们面前这个"囚犯"曾经在战场上多么威风。台儿庄战役那会儿,陈宝仓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炮弹碎片扎进肉里都不肯下火线。现在他却要死在曾经的战友手里,这世道真是造化弄人。据说临刑前他连眼罩都没要,就那样直勾勾地盯着枪口,仿佛在说:老子这辈子值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他老家那些亲人。河北遵化那个小村庄里,老母亲还在盼着儿子衣锦还乡,哪知道早就阴阳两隔。那个年代有多少这样的悲剧?一家人因为海峡阻隔,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陈宝仓的妻儿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上很少记载,就像无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普通家庭一样。 说到底,陈宝仓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不是对某个政权、某个领袖的盲从,而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坚守。他们明明知道去台湾就是赴死,还是义无反顾。这种选择,今天的人真的很难理解。我们现在过着太平日子,更应该记住这些用生命铺就和平之路的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