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美国国务卿嘴上强硬,心里却比谁都清楚: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鲁比奥这话一出口,倒不是让人震惊,而是让人无语。他不是不知道这话的分量,只是终于憋不住了。 一个正在主导对华强硬政策的美国国务卿,亲口承认美国竞争不过中国,讲真,这是真话,但也说明了一件更扎心的事:美国已经开始服软了。 鲁比奥话说得不多,但说得很重。他说,中国人可以不要赚钱,只要国家利益;而美国人,不赚钱的事没人干。 2024年他在国会听证会就提过这事,2025年做了国务卿,嘴上更硬了,但这句话却反复讲了不止三次。 美国人看不懂中国人的算盘,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信还有人不为赚钱活着。 中国半导体这几年怎么起来的?不是靠英特尔那种季度财报的“成功学”,而是靠国家意志顶着亏损硬扛上去的。 中芯国际2025年的成熟工艺自给率已经飙到40%以上,设备国产化也过了50%,这是生生用亏损砸出来的独立性。 你说这投入不算商业逻辑,那确实不算,但这就是国家逻辑。 美国企业不是没钱,是不敢烧。芯片法案砸了几百亿,结果英特尔一看财报数字不好看,立马缩减投资。 硅谷的董事会不看你能不能保住国家安全,他们只看下一季度能不能分红。 你让这些公司去打一场没有回报的持久战,不如让他们去参加真人秀。 鲁比奥当然不是没看明白。他拼命加关税,从2月开始10%,4月直接升到54%。 嘴上说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实际上是怕中国把美国企业逼得没气儿。 可问题是,中国企业根本不靠账面赢你。 比亚迪2025年出口了超百万辆电动车,有的车型一辆亏几千块钱也要卖出去,美国人一看这打法,简直像是打“价格邪教”。 你以为中国人亏着卖车是因为他们傻?不是,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市场在手,技术在手,回报迟早会来。 不赚钱是暂时的,不让你活才是目的。而美国政府再怎么补贴特斯拉,也只是让它去卖高端车。 低端市场谁来守?没人。2025年美国EV市场的主力品牌,居然有一半是“绕道”来的中国厂牌。你说这仗,美国打得赢吗? 再说高铁。中国2025年又新增了2600公里运营里程,现在全国已经超过5万公里。票价压得低,全靠量拉。 一张票可能赚不了几块钱,但这一票背后带动的,是成千上万的钢铁厂、水泥厂,还有数以万计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美国呢?加州高铁项目还在吵预算,承包商一看周期太长、回报太低,直接撤资了。这就是美国资本的本能反应:看不到钱,就掉头就走。 非洲也是一样的剧本。中国在刚果、埃及、摩洛哥投港口、修电站,2023年对非直接投资占全球15%,这是在用“援助换资源”。 美国呢?鲁比奥自己在2025年4月的简报会上都说了,美国企业嫌非洲“风险回报比不佳”,结果关键矿物80%还是得从中国买。 你说他难不难受?他当然难受,可他能怎么办?他管不了企业,他也没有中国那种战略耐心。 最要命的是,2025年中美吉隆坡谈判刚刚达成关税休战,财政部长贝森特好不容易谈出点气氛,结果鲁比奥一句“不放弃台湾”,直接把桌子掀了一半。 他是在跟中国作对,也是在给自己人添堵。白宫内部现在明显分成两派:一派要谈,一派要打。 鲁比奥是打的那一派,但他越是打,就越心虚。因为他知道,美国的制度根本打不了持久战。 鲁比奥嘴上说中国是“恶意行为体”,但行动上他却在学中国。他一边加征关税,一边试图推动美国走向国家干预。 他想让美国企业少点自由,多点“国家使命感”。可是这在美国根本行不通。 你让一个靠季度财报活着的公司去搞十年投资计划,它老板明天就被董事会炒鱿鱼。鲁比奥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没办法。 最讽刺的是,2025年IMF的报告已经确认,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已经比美国高了10万亿美元。 美国媒体这回也不装了,公开承认,中国经济结构更实在,制造业占比高达60%,而美国只有服务业和2万亿美元的“虚拟租金”在撑场面。 你说这场竞争,到底谁是真的强者? 欧洲和东盟也不傻。他们一边听美国讲“价值观”,一边悄悄和中国签合作协议。 他们不想选边站,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给的是实货,美国给的是嘴炮。 鲁比奥讲得越多,别人就越看清楚,美国的牌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真正让鲁比奥焦虑的,不是中国强大,而是中国的强大完全不按美国的剧本来。 美国写的剧本里,有市场、有利润、有自由,但没有国家意志。 中国人却偏偏用“国家”这张牌,把所有的商业逻辑全打乱了。 你能接受一个不为赚钱而战的对手吗?你接受不了,但你必须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