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划定两大核心红线:凡含中国来

老刘的大局观 2025-10-30 14:56:10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划定两大核心红线:凡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中转路径如何,均需提前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将实行逐案审批制度,管控力度较以往显著升级。 这一政策并非突发,而是对2025年6月荷兰强制管控中资安世半导体、冻结其资产与知识产权的对等回应,更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博弈的精准破局。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荷兰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其全球进口量的26.4%,而ASML生产的DUV光刻机中,35%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稀土加工材料,单台EUV光刻机更是需搭载数十公斤稀土永磁体。 依赖之下,ASML已显现疲态:其费尔德霍芬工厂因原料短缺出现部分生产线减速,交货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积压订单价值超200亿欧元。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即便是荷兰获得初级稀土矿,也难以完成符合光刻机要求的深加工,“绕开管制”的幻想彻底破灭。 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底气更来自自主化突破:2025年上半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突破40%,ASML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22年的85%降至52%。 新规既是对战略资源的守护,更是对单边技术封锁的反制,它清晰传递出信号:在稀土这一“工业维生素”的产业链上,中国已牢牢掌握话语权,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平等互利的合作共识,而非单边制裁与封锁。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老刘的大局观

老刘的大局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