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规格接待中国!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中国方面如期抵达韩国,在现场受到了韩国上下热烈欢迎,现场气氛十分的隆重,看得出来韩国对于中国到访是非常期待的。 中方乘专机抵达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韩国外长赵现等高级官员热情迎接,礼兵分列红地毯两侧致敬,军乐团演奏行进乐,机场鸣放21响礼炮。 这场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背后,承载的远不止外交礼仪的隆重,而是中韩关系经历多年波折后的一次重要战略性回暖,更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版图深刻调整的一个关键节点。 要理解这次访问的真正分量,必须把它放在过去十多年中韩关系的起伏变化,以及当前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去审视。 这是中方高层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11年,对于国际关系而言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跨度。 上一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是在2014年7月,那时中韩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 双方刚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经贸合作如火如荼,人文交流空前密切,韩国在朴槿惠执政时期展现出在中美之间相对独立的外交姿态,甚至参加了中国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这11年间,东北亚和全球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重返亚太、印太战略的推进、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的反复、新冠疫情的冲击、俄乌冲突的爆发,每一个事件都在重塑地区力量对比和国家间关系。 韩国在这期间经历了三任总统,从朴槿惠到文在寅再到尹锡悦,但今年随着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情况出现了转机。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就表态要改善对华关系,重视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的经济合作,这为中韩关 系解冻创造了政治条件。 韩国这次高规格接待,21响礼炮是国事访问的最高礼遇,韩国外长亲自到机场迎接,礼兵和军乐团的仪式安排一应俱全,这些细节都在向外界展示韩国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 从中国的角度看,时隔11年再次访韩,同样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首先是稳定周边环境,中国的外交战略一直强调睦邻友好,周边稳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韩国作为重要邻国,与中国有着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的天然联系。 改善中韩关系,有助于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东北亚环境,这对中国的发展大局有利。 其次是经济合作的需要,中韩经济高度互补,两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有着深度融合。 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有助于中国稳定对外贸易,推动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在美国试图推动产业链脱钩的背景下,维护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中方应李在明总统邀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将国事访问与多边峰会结合,是大国外交的常见做法,这样既可以通过多边场合展示国际影响力,又可以通过双边会晤深化与特定国家的关系。 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一直是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在当前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通过APEC这样的多边机制,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符合大多数亚太国家的共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