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如果阿根廷、美国、巴西三

罗普娱记 2025-10-30 11:37:00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如果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大主产国同时抬高大豆价格,中国也不会陷入被动。因为我们早已未雨绸缪,建立起一套“保供应、稳价格”的完整体系,根本不怕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以前确实主要从这三个国家买大豆,但这些年一直在悄悄拓展新的“朋友圈”,现在能供应大豆的国家已经从12个增加到15个。 就说俄罗斯吧,远东地区的大豆一年比一年运得多,2025年10月一个月就运了28万吨,比去年多了两成还多,双方还计划明年把量提到50万吨。 南美洲除了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也开始给我们供货了,10月上半月就运了35万吨,这可是以前没有的新来源。 非洲的坦桑尼亚也签了合作,要在3年内建10万公顷的大豆种植基地,以后每年能给我们供应80到100万吨。 更关键的是,我们和阿根廷这些传统伙伴也签了长期协议,2025到2026年度光从阿根廷就定了680万吨,还能用人民币结算,不用看美元的脸色,就算他们想涨价,我们也有其他地方能补得上。 光有进口渠道还不够,咱们还有压舱石一样的国家储备。国家早就提前存好了大量大豆,足足有4500万吨,就等着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2025年9月阿根廷突然变政策,国际大豆一天涨了5.2%,按说家里的豆油得跟着涨两三块钱一桶,可实际上超市里5升装的豆油一直稳定在68到72块,跟没涨价一样。 就是因为国家当天就投放了150万吨储备大豆,按比国际市场价低8%的价格卖给榨油厂,这些大豆够国内榨15天的豆油,厂家有了便宜原料,自然不用涨价。 这储备不光能稳食用油,还能稳住肉蛋奶价格。大豆榨完油剩下的豆粕是养猪养鸡的主要饲料,占饲料成本的三四成,要是豆粕涨价,一头猪的成本得加80到100块,猪肉就得贵五六毛一斤。 但储备大豆榨出的120万吨豆粕直接送到了牧原、温氏这些养殖企业,把豆粕价格稳定在3800元一吨,比国际价低150块,牧原的生猪出栏成本一斤降了3毛,自然不会涨肉价,鸡蛋、牛奶也跟着稳住了,河北养鸡场的鸡蛋成本还是3.2元一斤,零售价4块钱就有赚头,根本不用涨价。 国内自己的大豆产量也在逐年提高,这给了我们更多底气。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大豆产能提升工程,鼓励农民多种大豆,还给补贴,现在大豆产量连续3年都超过2000万吨了,2024年的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可能有人觉得这点产量跟进口的8000多万吨比不算啥,但作用可大了,国际市场一看中国自己能产不少,就知道我们不是非买他们的不可,想漫天要价的时候就得掂量掂量,毕竟中国一减少需求,国际大豆价格就很难维持高位。 而且国产大豆主要用来做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这些,能把进口大豆腾出来专门榨油、做饲料,这样分工明确,供应更不容易出问题。 在需求端我们也做了手脚,通过减少浪费和找替代品,降低对大豆的依赖。以前饲料里豆粕放得特别多,现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给饲料里加合成氨基酸,不用那么多豆粕也能保证猪鸡的营养。 同时还找了不少替代原料,比如菜籽粕、棉籽粕,甚至还有昆虫蛋白,慢慢把饲料里的豆粕占比降下来。这样一来,就算大豆涨价,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也小了很多。 另外,大豆蛋白的替代品也在发展,现在植物基肉类、植物奶越来越多,这些产品用其他植物蛋白也能做,就算大豆贵了,食品企业也有别的选择,不会把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还有一套保障措施就是提前锁定价格和保障运输。中粮、益海嘉里这些大公司早就和国外签了“保价采购协议”,提前把未来半年的采购成本定下来,不管国际价怎么涨,他们拿的货都是固定价。 中小型企业也能跟中储粮合作,通过储备库拿到稳定价格的大豆。运输方面也早有安排,比如和阿根廷约定在罗萨里奥港开辟专用泊位,通关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中国远洋还调了12艘货轮组成专门船队,每个月至少运50万吨,保证大豆能及时运到国内,不会因为物流耽误供应。 这么多措施拧成一股绳,就构成了完整的“保供应、稳价格”体系。进口渠道多了,不怕某个国家涨价;国家储备足了,能直接平抑市场波动;国内产量高了,有了议价的底气;需求端优化了,减少了对大豆的依赖;还有提前锁价和物流保障,把每个环节的风险都堵上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