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要是中国打仗,可能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

义气先义 2025-10-30 11:15:17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可能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打打打,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这话说出来挺扎心的,但也够现实。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这么个观点,直戳当下国际形势的痛点。简单说,就是如果中国卷入冲突,美国那边很可能拉上一堆盟友,从东海到南海,再到西部边境,四面出击。光靠航母编队和导弹库存压阵,不见得就能稳住局面。真正管用的,还是得在关键时候下狠手,让对手吃够苦头,付出实打实的代价,这样才能换来长久的喘息空间和国际上的认可。听起来像老生常谈,可放到今天的地缘棋盘上,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到处伸展,这本身就让一些国家睡不着觉。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本质上就是围堵中国扩张的框架。看看那些五眼联盟、AUKUS、QUAD,这些小圈子明摆着针对中国在亚太的动作。东海方向,日本和美国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借口钓鱼岛争端,实际练的就是封锁海峡的本事。南海那边,菲律宾、越南这些周边国被美国拉着搅局,巡航舰艇进进出出,搞得水域天天鸡飞狗跳。西部边境,印度在中印边界的动作也没停过,去年还因为加勒万河谷那点事闹得剑拔弩张。要是真打起来,这些地方的摩擦点一串起来,中国就得同时应对多线压力。俄罗斯媒体点这个出来,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他们自家在乌克兰的教训。俄乌冲突从一开始的双边小打小闹,很快就变成北约全家桶的资源倾斜,经济封锁、技术禁运、情报共享,层层叠加,远比前线炮火更耗人。 航母和导弹这些硬家伙,当然不是摆设。中国海军这些年进步飞快,辽宁舰、山东舰服役,福建舰下水试航,航母战斗群出远海巡航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多。导弹方面,东风系列从常规到高超音速,覆盖范围从近海到洲际,威慑力不是盖的。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就提到,中国导弹部队的核力量发展迅猛,强调最小威慑原则,但实际部署规模已能保证反击能力。可问题在于,这些武器在战场上管用,在全域对抗中就不一定了。现代战争不光是铁与火的较量,还有实验室、交易所和舆论场的暗战。美国要是动手,第一步就是技术卡脖子。芯片禁运、软件封锁,这些年华为、中兴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要是中国真卷进去,关键半导体、航空发动机这些进口链条一断,工业生产立马卡壳。金融上,SWIFT系统一关,美元结算通道堵死,出口企业血本无归。能源和粮食运输线更别提,马六甲海峡、南海要道要是被封,油轮粮船进不来,民生供应直接崩盘。俄罗斯媒体算得明白,航母能巡航展示肌肉,但挡不住供应链的绞杀;导弹能精准打击,但止不住资本外逃和市场份额的流失。光有这些硬件,等于手里握着把好枪,却被绑着手脚打架。 这时候,就得回看历史,怎么破局。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是1950年6月,朝鲜半岛战火重燃,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十六国联手,飞机坦克铺天盖地,登陆仁川直扑鸭绿江边。中国出兵志愿军,装备落后一大截,步枪对喷火器,手榴弹对飞机轰炸。可就是靠着云山阻击、长津湖反击、上甘岭坚守,一仗仗打下去,美军从推进到停滞,再到谈判桌。美骑兵第一师在云山被39军堵住,丢下几千具尸体撤退;陆战第一师在长津湖冻成冰棍,丢盔弃甲跑路;上甘岭那43天,敌军九百多次冲锋,炮弹三十万发砸下来,高地还是守住了。志愿军不是靠人海战术,而是精准切断敌补给,夜战近身肉搏,让对手尝到真金白银的损失。联合国军伤亡几十万,军费烧掉上百亿,最终签下停战协定。中国从此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周边几十年没大乱子。俄罗斯媒体爱提这个,因为他们自己也深有体会,冷战时美苏对峙,真正让对手收手的,往往是那些付出血本的硬仗。光喊口号不行,得让对方算账时肉疼。 放到今天,这套逻辑没过时,但玩法得升级。单纯的军事硬碰硬,早就不灵了。现代威慑,得打到对手的痛点上,不光是前线,还包括经济、科技和资源。中国这些年干得不错,芯片产业从卡脖子到突破,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上马,虽然还有差距,但自主率上来了。稀土出口管控一出,全球供应链抖三抖,美国、日本这些依赖国得掂量掂量。能源储备上,战略石油储备库建得像铁桶,进口多元化,从中东到俄罗斯,中亚到非洲,管道和海运线织成网。海军建设也没闲着,航母编队远海训练,远程打击体系完善,去年在西太平洋的演习,就让美军航母群绕道走。南海争端处理上,中国一边建岛礁守主权,一边和东盟谈行为准则,硬实力软外交两手抓,避免误判升级。俄罗斯和中国军事合作也越来越紧,去年联合军演,S-400导弹系统出口,潜艇技术共享,这些都让北约的围堵墙裂缝。欧洲委员会对外关系理事会的分析说,中俄伙伴关系虽不是正式联盟,但已成全球安全变量,美国的印太布局得重新盘算。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