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明抢、英国使阴招!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条新闻,气得我保温杯都差点摔了——荷兰刚冻结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股权,英国又跳出来搞事情,盯上了人家曼彻斯特的晶圆厂!这哪是企业竞争?分明是明晃晃的抢劫,还分“明枪”和“暗箭”两种套路。
这家中国公司,凭啥让欧美急红眼?
先给不太了解的朋友补个课:安世半导体不是普通企业,它是全球第三大车规级芯片厂。啥叫车规级?就是汽车用的芯片,要求比手机电脑芯片高十倍——耐高温、抗震动、零故障,一辆新能源车上得装上百颗。这些年新能源汽车爆发,车规级芯片比黄金还金贵,安世半导体就是这行的“隐形冠军”。
更牛的是它的布局:上游技术研发、晶圆厂全在欧洲(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下游封测厂在中国东莞。中欧联动,成本压到最低,还能啃下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去年它营收直接干到140亿,利润涨了50%,妥妥的“闷声发大财”。
但闻泰科技看上的可不只是赚钱——他们在上海临港悄悄建了座晶圆厂,就是想摆脱对欧洲上游的依赖。这步棋有多关键?要是上海厂产能提上来,安世就能自己掌控核心环节,不用看别人脸色。
荷兰明抢、英国使阴招: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成了“唐僧肉”
可树大招风啊!荷兰先动手了,直接冻结闻泰对安世的全部股权。这相当于把你公司公章没收了,你说急不急?但更绝的是英国——人家不学荷兰“硬抢”,改玩“软刀子”:产权剥离。
啥意思?就是逼安世把曼彻斯特晶圆厂“低价贱卖”给英国公司。这座厂多重要?和德国汉堡厂加起来,每年能产130万片8英寸晶圆,撑起了安世千亿颗芯片的年产量。英国表面说“公平交易”,实际就是强买强卖,充分发扬祖上传下来的强盗手艺,把核心资产抢过去。
这操作,我怎么这么眼熟?2021年闻泰就栽过类似的跟头!当时闻泰通过安世收购了英国最大的芯片厂NWF。别看它挂着“英国最大”的名号,技术却落后得很——中芯国际都搞7纳米了,NWF还在180纳米打转。闻泰为啥捡这个“烂摊子”?表面上看,闻泰实在太憋屈!
真相是,安世是荷兰公司,闻泰100%控股;而NWF是英国公司,如果被安世收购,闻泰就能从荷兰买EUV光刻机,运到英国工厂升级产线——这是中国公司曲线突破美国封锁的巧办法啊!要是成了,闻泰能成首个在海外掌握EUV光刻机的中国企业。
结果呢?英国配合美国下黑手,逼闻泰低价转让86%股权,直接把控制权抢走了。现在又来这一出,针对曼彻斯特工厂,摆明了要斩草除根。
明抢易躲,暗箭难防:西方的“规则”只对他们自己有用
有人说,荷兰是明抢,英国是文明人办事。可拉倒吧!本质都是抢——荷兰冻结股权,好歹还有谈判空间,中荷商量着说不定能要回来;英国这“产权剥离”,是直接把资产判给自家企业,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留。
更讽刺的是,英国口口声声说“维护市场公平”,自己却把商业行为政治化。NWF技术落后成那样,当初咋不拦着闻泰收购?现在看它和中国沾边了,又急吼吼下黑手。所谓“规则”,不过是他们用来卡别人脖子的工具而已。
可中国企业就这么好欺负吗?安世半导体能从欧洲小厂做到全球第三,靠的就是技术硬、成本低。上海临港的晶圆厂虽然现在产能不高,但假以时日,总能顶上欧洲的缺口。更别说中国还有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咱们自己也能兜底。
我们要争的,从来不是“抢”别人的,而是守住自己的
这两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从来不是坦途。而且,我们越发展,西方越怕,越会制造更多的陷阱。我们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每一步都踩着荆棘——技术封锁、资产掠夺、政治干预,西方能用的招数全使出来了。
但闻泰、安世的例子也说明:怕吗?怕也没用。你越怕,他们越嚣张;你越硬气,越能杀出血路。上海临港的晶圆厂在冒烟,东莞的封测线在运转,中国的芯片人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我们不是要抢谁的地盘,是要守住自己发展的权利。
虽然荷兰明抢、英国使阴招,能抢走一座工厂,却抢不走中国芯片人攒了十几年的技术;虽然英国能冻结股权,却冻不住中国产业链崛起的势头。靠抢发家的西方注定会衰落,这才是最让西方头痛的地方!!!



用户10xxx78
美国企业为什么没人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