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0年,28岁的清华教授周培源,依旧单身。朋友拿给他一沓子照片:“瞧

千浅挽星星 2025-10-29 19:00:28

[微风]1930年,28岁的清华教授周培源,依旧单身。朋友拿给他一沓子照片:“瞧瞧,有没有中意的?”周培源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忽然,他眼前一亮,指着其中一张:“就她了!”朋友大笑:“好眼光!”   提到周培源,大家通常会想到“中国理论物理奠基人”“清华大学最年轻教授”这些身份,但对周培源来说,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事,还有和妻子王蒂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   他们的缘分开始得很偶然,周培源追求的方式也有点“实在”,28岁的他在清华已经很有名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拿到了三个学位,还获得了最高荣誉。   但在谈恋爱这件事上,他显得不太会变通,在朋友展示的一沓照片中,他漫不经心翻看,目光却被一张面容清丽的女孩瞬间吸引住,他当即指着照片说“就她了”。   照片上的女孩是年仅二十岁的王蒂澂,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英文专业的学生,公认的校花,身边不乏哈佛博士陈岱孙等优秀的追求者,周培源选她,更像是一种直觉,和他做科学研究时的理性不一样。   初次见面,这位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物理学家显得局促不安,他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不停地给王蒂澂夹菜。   他并未注意到女方的心思,只是一个劲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夹过去,很快便在她碗里堆起了一座韭菜小山,而韭菜恰恰是王蒂澂不吃的。   周培源一直夹菜这个动作别人看了可能觉得好笑,但王蒂澂从他这种行为里看到了他的真诚和实在,就是这种不刻意讨好的笨拙比说多少好听的话都管用,让王蒂澂动了心。   1932年,也就是两年后,在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主持下,他们结婚了,但不幸的是,结婚后没几年,他们就遇到了困难。   结婚第三年,王蒂澂得了肺结核,在当时这种病很难治,几乎被当成绝症,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周培源把妻子送到香山的疗养院隔离治疗,家里两个年幼的女儿和所有家务,都由他一个人承担,他对妻子的爱,就这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付出。   从清华园到香山疗养院,来回有五十多里路,而且都是不好走的土路,但周培源每周都会骑自行车去看妻子,不管刮风下雨都没间断过。   每次探视结束离开时,他不能进病房,就隔着窗户给妻子打手势,让她放心,王蒂澂看着丈夫这样,常常在他走后偷偷哭,没想到一年后,王蒂澂的病竟然好了。   后来到了西南联大时期,这种用行动表达的爱还在继续,为了躲避日军轰炸,他们家搬到了城外,而周培源要去学校上课,来回有三十多里路。   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买了一匹马当交通工具,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准备,然后骑马去学校,学生们开玩笑,给她起了个“周大将军”的外号。   这匹马性子不算温顺,却见证了周培源对家庭和工作的负责,有一次下雨,路很滑,他骑着马摔进了路边的沟里,全身都是泥。   他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没耽误上课,还是按时去了学校,他能坚持下来全靠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   如果说之前的付出是把爱情落到实处,那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就让这份感情更深厚了,每天早上,周培源都会跟妻子说一句“我爱你”。   年纪大了之后,他右耳听不见了,说话声音变大,这句情话邻居都能听见,王蒂澂会笑着说他几句。   他们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的时候,周培源知道妻子喜欢花,就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还把妻子和四个女儿叫做家里的“五朵金花”。   王蒂澂晚年瘫痪在床,周培源每天都细心照顾她,他们还一起做了个决定,把家里收藏的、价值上亿的书画都捐给了国家,这也能看出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很一致。   1993年的一个早上,周培源晨练后休息时平静地去世了,在葬礼上,王蒂澂把一封信放进了丈夫的口袋,信里说周培源是她最爱的人,这个举动,也是他们这么多年感情的一种延续。    信源:潮新闻 时事开讲第270期|爱国是科学家最浪漫的方程式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